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突擊步兵連迎來飛行員連長

馬 騰 胡瑞智 記者 韓 成
2022年07月19日08:4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①:第83集團軍某旅組織多機型大機群編隊飛行訓練,錘煉部隊協同作戰能力。 宋鬆遠攝

圖②:演習中,第83集團軍某旅突擊步兵連連長何磊與機長溝通突擊步兵機降點選擇。 許君強攝

  時隔近2年,再次登上直升機,第83集團軍某旅上尉連長何磊的感覺完全變了。

  2年前,他的身份是一名直升機飛行員﹔2年后,他的身份是一名突擊步兵連連長。

  從飛行員到步兵連連長,很多人說何磊是“從天而降”,但在何磊本人看來,戰位並沒有變:“同樣是在機艙內,同樣是為了陸軍騰飛。”

  直升機飛行員“降維”成為突擊步兵連連長

  “我申請到突擊步兵連擔任連長,懇請組織批准……”2021年6月,飛行員何磊向旅黨委遞交了一份申請書,引發不小轟動。

  不少飛行員戰友疑惑:飛行員到地面分隊當連長,值不值?

  地面作戰分隊官兵也有顧慮:飛行員指揮步兵打仗,行不行?

  面對大家議論,何磊異常堅定。他的腦海裡,始終翻涌著演習場上兩次“敗北”的經歷。

  那年,在一場陸空聯合演習中,飛行員將突擊步兵投送至藍軍包圍圈,導致步兵剛落地便成為“俘虜”。

  無獨有偶。同一場演習,步兵連請求空中支援,竟將武裝直升機引導至藍軍防空火力埋伏圈……

  從演兵場回來,何磊深刻反思:飛行員與地面作戰密切協同、深度融合勢在必行。從此,“既要精通飛行技術,又要掌握地面作戰分隊作戰特點”的想法,在何磊的心底萌發。

  此后,何磊先后申請擔任導調員參加跨區基地化演習,隨特種兵連續7天7夜執行滲透破襲任務﹔申請參加集團軍參謀業務集訓,與70余名合成部隊參謀尖子同台競技﹔申請擔任旅作訓科參謀,了解掌握全旅所有空地裝備技戰術性能……

  何磊的申請,也引發旅黨委一班人的深思:空中突擊旅作為陸軍由平面作戰向立體攻防轉型的一支標志性力量,是融合步兵與陸航二者優長的新質作戰力量,必須把“陸空一體”作戰理念根植每名官兵腦海,落到每次訓練實施,才能真正實現換羽騰飛。

  新結構催生新戰力,新編成鍛造新體系。該旅黨委研究探索建立空地人才交叉培養體系,通過個人報名、營連推薦、機關考核、黨委研究等步驟,組織優秀官兵進行崗位互換鍛煉。其中,在保持飛行員基本的飛行技能條件下,遴選2名優秀飛行員到突擊步兵分隊擔任連主官。

  最終,何磊通過層層考核,如願成為突擊步兵連連長。

  當了一段突擊步兵連連長再上直升機,是一種什麼感覺

  2021年8月1日,何磊接到任職命令,正式成為某突擊步兵連連長。

  爭取來的機會,何磊非常珍惜。初到連隊,他主動拜連隊官兵為師,全身心投入突擊步兵專業的學習訓練。

  為了讓何磊盡快適應新崗位,旅裡還遴選優秀的突擊步兵專業營長、連長、班長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在較短時間內,何磊將突擊步兵連的各個專業摸了個遍,漸漸找到了突擊步兵連連長的狀態。

  去年10月,一場陸空聯合訓練如期而至。何磊期待已久,准備大干一場。然而,何磊萬萬沒想到,從他們登上直升機那一刻開始,一系列問題便接踵而至——

  直升機“蛙跳”演練,途中直升機遭遇亂流,顛簸劇烈。何磊帶領的突擊隊多人出現暈機反應。

  突擊隊員快速機降,機降地點選擇在山頂的一個小平台上。打開艙門的那一刻,看見地面飛沙走石,聽著空中狂風呼嘯,有人竟然猶豫。

  引導直升機降落,突擊隊員向飛行員報告的著陸方向與實際相差180°,導致直升機准備降落時出現了飛行狀態不穩問題……

  “同是在直升機內,載員和飛行員感覺完全不同。”突然間,何磊覺得直升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戰位”。他把自己積攢多年的幾箱飛行專業書籍搬到連隊閱覽室,開設專業學習課堂。

  從突擊隊員抗眩暈訓練與飛行員接軌到不同環境、不同高度機降的組織實施,從物資裝載圍繞直升機重心進行到突擊隊員登機后各自位置設定,從突擊隊員登機、離機動作減輕飛機晃動到判別戰場環境引導直升機降落……何磊和官兵們一起站在突擊隊員角度學習研究飛行原理、飛機構造等知識,對直升機戰術運用進行細致規范。

  漸漸地,何磊又找回了以往與直升機並肩作戰的那種感覺。他感慨地說:“如果不親身經歷突擊步兵的難,真的很難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當了突擊步兵連連長,還要定期補訓飛行技術

  “要忘記飛行員的身份,但永遠不能忘記飛行員的本職。”這是告別直升機營前,營長李治江對何磊的囑咐,何磊一直記在心間。

  按照旅裡的安排,為了熟練掌握飛行技術,每個季度何磊都會返回直升機營進行補訓,他也異常珍惜每次補訓的機會。

  一次陸空協同演習中,根據演習計劃,何磊駕駛直升機要將突擊隊員輸送至某地域執行要點奪控任務。然而,真正到演習那一刻,何磊和突擊隊員才發現,預定機降地域已被藍軍佔領。

  需要奪控的要點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后續作戰行動能否順利完成,怎麼辦?駕駛室中,何磊陷入沉思。

  “必須重新選擇機降點!”打開地圖,何磊發現距離奪控要點2公裡的廠區,既適合機降,又適合突擊隊員后續展開。但是,直升機飛到那裡需要經過一大片空白空域,沒有任何遮擋,有暴露的風險。

  猶豫再三,何磊決定冒險一試。他將直升機飛到最低,最大可能躲避藍軍雷達搜索。最終,何磊帶領突擊隊員順利完成機降,突擊隊員重新擬制行動方案,圓滿完成要點奪控任務。

  走下演訓場,何磊說:“以往考慮的是我行不行,現在考慮的是我們一起行不行。”

  如今,每一次駕駛戰機翱翔藍天,何磊總會情不自禁把直升機飛得更穩一點,把機降點選擇得更安全一點,更符合步兵戰術要求一點,因為他的腦子裡總想著:“身后的機艙裡,還有一群隨時待戰的突擊步兵。”

  一個人的進步帶動一群人的進步。何磊借定期回直升機營補訓飛行技術的機會,幫助其他飛行員進一步了解地面分隊戰術戰法,一道研究陸空聯合訓練機制。他還定期把飛行員、突擊步兵、保障人員聚在一起,讓大家在爭論中查找陸空協同過程中出現的薄弱環節,優化完善陸空協同方案預案。

  如今,飛行員和突擊步兵的溝通明顯多了。一些陸空協同的細節問題,被拉單列項逐項解決﹔一條條戰訓經驗被梳理成冊,成為提高空突作戰能力、完善訓練機制的“倍增器”。

  全新的探索,帶來全新的戰斗力“貢獻率”

  夜色如墨,演練目標區域伸手不見五指,一陣急促的旋翼聲呼嘯而至。

  懸停、開艙、抓繩、離機……數架直升機搭載突擊步兵飛抵“敵”目標上空,採取夜間無光條件下懸停機降戰術,迅疾完成穿插任務……

  前不久,何磊在演練中一鳴驚人。在完成預定課目訓練后,他主動向上級請求增加難度,大膽嘗試了他們探索的“夜間無光機降”新戰術。閉燈駕駛、低空突入,讓不少人替他捏了一把汗。

  有的步兵連表示不解:“像這種隻有在動作大片中出現的畫面,搬到現實可行嗎?”有的飛行員戰友善意提醒:“飛行無小事,夜間無光作業風險太大,規定課目做好了就行。”

  “總要有人去突破。”在何磊看來:空中突擊這支新質作戰力量想要早日換羽騰飛,就必須敢於創新和突破,而既受過飛行員崗位的專業培訓,又經過突擊步兵連長崗位的歷練,自己對飛行和步兵專業都懂,最適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時不我待,有些訓練風險必須得冒。”他說。

  說干就干,何磊一邊聯系廠家,摸清裝備的脾氣秉性和各項極限值﹔一邊帶著官兵穿戴夜視器材從地面模擬開始,循序漸進轉到實裝訓練,再到實踐論証。努力沒有白費,這項戰法創造了某型機夜間快速繩索降的紀錄。

  今年2月,還是在這個訓練場,何磊又嘗試了多種新戰法:單機多人同時機降、空中射擊……

  “總要有人去突破!”何磊還是那句話。10米高空,直升機平穩盤旋,4條繩索同時下放,4名突擊隊員迅速出艙、索降落地,干淨利落,又一項訓練紀錄誕生。

  “第一個嘗試比誰都怕,如果訓練場上前怕狼后怕虎,新質戰斗力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回望一路走來的歷程,何磊頗為感慨,“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今天的新戰法,也許明天就會落伍,唯有不走尋常路,勇闖未知的世界,才能收獲更多的勝戰籌碼。”

(責編:任一林、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