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雄鷹”向戰育才
該旅戰機加速起飛。張通攝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
2021年11月,習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對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作為一支“叱咤海天、敢打敢拼”的海空勁旅,這些年,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加緊全方位培育用好人才,破解備戰打仗實際難題,實現戰斗力穩步躍升。
堅持創新
賦能素質提升
轉向、壓坡度、急轉……6月下旬,夜幕下某機場,一架架戰機穩穩落在跑道上,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5名“95后”飛行員圓滿完成夜航單飛任務,向成為“全天候戰斗員”邁出堅實一步。
這一步,他們邁得並不容易。該旅旅長張偉介紹,這批飛行員的培養完全按照新大綱要求進行。
在新的規則下,飛行員訓練一定程度上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沒有完整技術資料可供參考,其風險和挑戰可想而知。為此,該旅緊盯戰場需要,在創新中尋求突破,不斷優化新飛行員成長路徑,大膽嘗試全新組訓模式。
他們區分層次、因人施教,優化組訓方法,創新帶教模式——通過區分基礎技能、關鍵技能等不同訓練階段,變“一對一”為“多對一”帶教改裝新員﹔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將老飛行員分享的特情處置經驗與新飛行員反饋的困難問題對接整合,建立起動態更新的飛行訓練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在該旅機務分隊,找准問題症結和著力點,向創新要戰斗力同樣刻不容緩。
某次演訓,1架戰機雷達內部機件出現故障。因檢修空間有限,而導線、傳感器繁多,機務官兵花費半天時間也未能查明原因,隻能將主要部件逐一拆卸查驗,耗費30多個小時才最終排除故障。
“保障力就是戰斗力!”談及這次經歷,該旅某機務中隊中隊長黃培學感慨道,“戰場需要什麼就訓練什麼,能力哪裡薄弱就夯實哪裡。”
為了提升保障力,他們組織技術骨干研究創新故障排除方法,並成功研發地面排障檢測儀,大大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確性和時效性,同時有效降低檢查過程中機件損壞概率。如今,他們排除同樣故障,用時縮短近10個小時。
堅持創新,瞄准的是強敵對手,突破的是能力瓶頸,立起的是實戰標杆。近兩年,該旅從體系對抗、掩護突擊等現實問題入手,廣泛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建議、小改進”群眾性創新活動,多項成果在海軍航空兵部隊推廣應用。
轉變思維
打破專業壁壘
身處變革時代,“變”是永恆的主題。求變,就要勇於爬坡過坎,就要敢於打破思維定式。
“飛機無故障、無油垢、無多余物、無鏽蝕!”那天,經過多番數據核驗,驗收組通報了總檢驗收結果。消息傳來,作為飛機定檢維修負責人,該旅修理廠二級軍士長洪方東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這是該旅首次採用優化后的定檢流程實施維修保障,不僅戰機所有指標均合格,他們還將維修時間縮短了近四分之三。
從過去機械、航電、軍械、特設等4個專業部門各自為戰,到整合成一個定檢小組齊心協力,該旅機務官兵為適應新使命新要求,作出了努力探索。
“過去講究的是術業有專攻,你種你的豆,我種我的瓜。”該旅修理廠廠長盧寒樂告訴記者,隨著體制編制調整和戰訓任務增加,如何在現有人力物力的條件下,提升工作質效,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就是生命。他們清晰意識到,身處新的作戰體系,隻有重新審視自己的戰場定位、重塑自身的能力素質,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戰場。
旅黨委一班人也意識到,機務人員如果一味守著自己專業的“一畝三分地”,隻會催生更多的“隔行如隔山”。而擺在他們面前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打破維修保障專業壁壘,整合現有力量,實現機務官兵能力的轉型升級。
思路理清之后,他們依托信息化平台及相關技術,對每一道工序進行細化量化,將“串行”的工作流程改為“並行”,優化人員配備,成立定檢小組,整合成涵蓋多個專業的10余人團隊,並在此基礎上創建技術和故障研究小組,通過“通用知識”帶教和“一專多能”訓練,提升機務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觀念之變、思維之變是我們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的前提。”該旅副旅長施國斌介紹,從掌握“獨門技藝”到練就“十八般武藝”,如今機務官兵們逐漸形成了一專多能的保障能力。
近年來,該旅還進一步拆除觀念藩籬,重新定義和解決新形勢下航空裝備保障難題,著力打通制約戰斗力生成的“最后一公裡”。如今,優化后的定檢流程提升了飛機發動機的換發效率,雙發更換時間已縮短至原來的一半。
聚焦打贏
砥礪制勝硬功
那天,該旅組織自由空戰比賽。
“‘敵’跟蹤!”數千米高空,耳機傳來急促警報聲,飛行員劉宇森一邊駕駛戰機,一邊快速計算、分析……在第三個近距拼刺刀的窗口期,他果斷攻擊,成功鎖定勝局,如願摘得“空戰之星”桂冠!
這一刻,他期盼已久。對於一名擁有清華大學和海軍航空大學雙學籍的飛行學員來說,翱翔藍天是他來到這個部隊的初衷,成為“海空獵手”是他永不停息的追求。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在該旅營區,刻有“叱咤海天”“敢打必勝”“建功南海”等字樣的文化景觀石,張貼戰斗英模、精武標兵的宣傳櫥窗,以及寫滿海空形勢分析的挂板隨處可見。一字一句、方寸之間,盡顯劉宇森和戰友們枕戈待旦、苦練精飛的拼搏身影。
駕駛戰機巡邏在祖國海防一線,是這個旅飛行員的常態。與對手近距離、面對面交鋒對他們來說,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一次,飛行員常洪偉正在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此時,上級突然叫停訓練,要求他和戰友立即轉入作戰狀態。面對來犯飛機,他們穩妥應對,始終保持有利進攻位置。幾個回合下來,對方見佔不到一點便宜,悻悻離去。
該旅政委張冠增介紹,作為南海一線部隊,他們戰機的每一次升空都好像打仗,這種長期臨戰考驗,錘煉了飛行員們敢於斗爭、敢於亮劍的戰斗精神,同時激勵他們用新理念、新思維、新做法來破解訓練難題,將每一個飛行動作與戰場接軌,不斷練就出敵不意、高敵一招的硬實力。
近年來,該旅聚力備戰打仗主責主業,率先成立藍軍分隊,普及自由空戰訓練,堅持在訓練中磨礪、在任務中檢驗,首次代表海軍參加“金頭盔”競賽考核獲得小組第一,實現多個歷史性突破,部隊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攀升。(高宏偉 傅金泉 趙丙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