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雛鷹”振翅高飛
——空軍石家庄飛行學院探索新型飛行人才培養模式紀實

“起飛!”
陽光沖破霧靄,晨風吹散雲層。飛行學員張烜銘熟練地完成加油門、拉杆等一系列動作,駕駛戰鷹呼嘯升空。
迎著朝陽,又一批跨代培養的飛行學員們,拉開了新一天飛行訓練的序幕。
為縮短飛行人才培養周期,推動戰斗力加速生成,空軍首先在石家庄飛行學院組織初教-6直上教-10的新鏈路飛行學員培養試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軍事人力資源管理。近年來,空軍石家庄飛行學院不斷優化這條直通戰場的飛行學員培養新鏈路,學員們刻苦訓練、加快提升飛行能力,決心把自己鍛造成制勝空天的鋼刀利刃。
如今,新一批“雛鷹”接過使命接力棒,一場勵志空天、追求卓越的青春接力賽正激情上演。
從“向內看”到“向外看”,不僅是駕駛方式的改變,更是思維的跨越
開學第一課,飛行教官黃俊沒講飛行,而是給學員們上了一堂歷史課。
“從初教-6直上教-10,你認為自己行嗎?”聽到這個問題,學員們頓感興奮,竊竊私語起來。
生性內斂的學員黃佳辰沉默不語,像是在思考著什麼。注意到大家的不同反應,黃俊開始直奔自己這堂課的目的——幫助學員解開“心結”。
“1946年7月21日,東北老航校,吳元任同志在缺少中級教練機的情況下,直接駕駛高教機開始訓練飛行……”黃俊看似平靜的講述,傳遞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對於從初教機直上高教機的跨代學員來說,他們不僅要面臨機型轉換、平台跨越帶來的技術挑戰,身心素質也必須經受嚴峻考驗。歷史上,革命前輩在直上高教機的考驗面前,以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實際行動,拉直了“行不行”這個當年的問號。
“如今,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我們也一定能做好!”聽完這堂歷史課,自信的種子開始在黃佳辰的心中萌芽。
最初,駕駛教-10飛機進行高空高速高機動飛行時,黃佳辰操作上有些縮手縮腳。
“教-10更機動靈敏,風險性也相應增大。”黃佳辰說,“我緊握操縱杆盡力改出時,手心裡全是汗,但我知道,隻要前期有扎實的地面准備,把預案動作准確操作下來,就沒問題。”
培養周期縮短,意味著跨代學員面臨著更高的風險,他們必須在學習過程中盡快完成心理和思維上的轉換。
然而,第一次實裝飛行,黃佳辰就碰了壁。
上一階段的學習中,黃佳辰是駕駛初教-6飛機的“優等生”。依靠蹬舵和機械操作來控制飛機,他在飛行時如魚得水。到了高教機階段,坐在擁有先進電傳系統的教-10座艙裡,平顯上密密麻麻的按鈕令他感到不適應。
從機械控制到電傳控制,一開始,黃佳辰總喜歡盯著平顯數據看。這一習慣,遭到飛行教官黃俊的批評:“教-10飛行,不僅要時刻注意數據變化,還要學會向外看,憑感覺操作飛機。”
從“向內看”到“向外看”,不僅是駕駛方式的改變,更是思維的跨越。
為了盡快把教-10飛機摸熟摸透,從鑽研機理到座艙實習,再到模擬器訓練,黃佳辰一有時間便向黃俊請教。隻要有疑惑的地方,不論多小多細他都要弄懂,絕不把問題帶上天。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黃俊的話一直激勵著黃佳辰。他不再局限於對數據的關注,而是著重提高自己的空中態勢感知能力。空中遇到任何情況,他一定會先冷靜下來,按照標准操縱程序操作﹔面對高難度訓練內容,他勇敢地跨過心理關口,不斷嘗試著突破極限。
黃佳辰的轉變,也在戰友的身上發生。
初教-6飛行時,學員金宗贊遇到困難,往往會依靠后艙的飛行教官。改裝教-10后,他自主飛行、自主判斷的次數越來越多。
學員郭靜遠駕駛初教機時,習慣等到三轉彎過后才開始修正航線。面對教-10高速高機動的性能,他果斷改變老習慣,打好提前量順利著陸,熟練掌握戰機特點。
之前,學員甘浩宇隻滿足於規定動作,戰術意識相對較弱。經過教-10飛行訓練適應后,他在編隊飛行時表現優異,打出完美“助攻”……
沒有一隻鷹不渴望翱翔天空。不懈努力下,“雛鷹”們換羽新生。
一個深秋的上午,黃佳辰迎來了自己飛行生涯的“成人禮”。
極速爬升、桶滾斤斗……天幕之上,教-10飛機在空中完成多個標准的規定動作。
順利完成首次單飛,黃佳辰走下舷梯、接過鮮花,同等候多時的飛行教官黃俊緊緊相擁。此時,單飛的壓力、身心的緊張,都煙消雲散。
1%的差距,有時需要99%的汗水來彌補
正午時分,華北的天空像是被劃破了一個口子,陽光傾瀉而下。湛藍的天空上,2架教-10戰機編成梯隊隊形,相繼作出爬升、下降等訓練動作。
然而,與窗外陽光傾洒的暖意不同,機艙內的“氣溫”則降到了冰點。
“這是什麼操作!”平面飛行距離上,學員肖庭峰為了跟上長機動作,下意識地按照初教機學習時的方式,大力蹬舵控制方向。飛行教官宋強立即制止。
回到地面,宋強嚴肅批評:“教-10飛機速度高、編隊隊形變化快,修正偏差時要相應加大提前量,修正量則要適當變小……”
午飯時間,沒在食堂看到肖庭峰,宋強打包好一份飯,敲開了他的房門。
“師傅,我是不是飛不出來了啊……”肖庭峰垂頭喪氣地說。
自從進入編隊課目飛行訓練,與初教機要求較遠的間隔不同,他總因為控制不好與長機的距離而受到批評。慢慢地,肖庭峰的情緒變得低落。
“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不是你的偶像嗎?他在飛行時遇到困難會怎麼做呢?”宋強反問道。
2019年10月,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站上央視《開講啦》舞台。當時,成為飛行學員不久的肖庭峰就在現場。“巨大成功的背后,是近百架次的飛行試驗。”灼熱的話語,打在肖庭峰心坎上。
“不拋棄,不放棄。”回想起那一幕,肖庭峰的眼神變得堅毅起來。
“要想用一年時間走完別人兩年的路,必須付出成倍的努力。”看著振作起來的肖庭峰,宋強說,“你在編隊飛行時的問題,很大原因就是地面准備不細致。”
1%的差距,有時需要99%的汗水來彌補。
每次飛行訓練前,肖庭峰總要拉上“僚機”戰友,手拿“小飛機”模型反復演練第二天的新課目﹔編隊飛行體力消耗大,為了增強體能,他不知疲倦地在操場上奔跑,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進入模擬機房,他在裡面幾個小時都不出來,以至於晚上睡夢中有時都是編隊飛行的動作和口令……
就這樣,跨代飛行的夢想,在一滴滴汗水中變得不再遙遠。終於,肖庭峰迎來了編隊飛行考核。
鬆剎車,推油門,加力起飛!天空遼闊,年輕的“雛鷹”感受著內心的暢快。
“飛行過程中,我和‘獵鷹’似乎融為一體了。”肖庭峰由衷說道。
鷹擊長空,必經崖邊練翅之苦。和肖庭峰一樣,跨代飛行的這條路上,戰友們都在加速奔跑。
學員蔣學航理知識掌握不牢固,他將薄弱知識點凝煉成一張張卡片隨身攜帶,為隨時學習相關知識提供方便。
每到休息日,學員楊雨晨就在模擬器上自主設置特情課目進行演練,“應急處突”本領越來越強。
學員吳浪宇飛機著陸時總會偏離中線,他通過一遍遍觀看著陸視頻找出原因,琢磨對策,成績不斷提高……
擁有逆風飛翔的力量,在可預見的未來,“雛鷹”們一定會飛向更高、更遠的蔚藍天空。
從飛行員到戰斗員,在成長中迎來蛻變
“起飛就是迎敵,升空就是作戰。”起初,對於外場機棚南牆上的這句標語,飛行學員韓東辰並沒有多深的理解和體會。
11月初的一天,像往常一樣,韓東辰和飛行教官楊冠軍穿戴好裝具,坐上往返機棚與塔台的擺渡車,開啟新一組的飛行訓練。
這次飛行課目是韓東辰熟悉的戰斗機基本操作。他駕駛戰機急劇爬升,深秋的城市全貌盡收眼底——紅、黃、棕、綠各色樹葉,在暖陽的照耀下,映襯著蜿蜒道路。紅霞繚繞似火,楓林蔓延生長,一幅色彩斑斕的秋日水墨畫緩緩鋪開。
當韓東辰還沉浸在美景中,前方突然出現一方碩大的橢圓形“蓋子”。來不及調整航向,他一頭鑽進了雲層。
雲厚3000米,能見度極低……一旦出現飛行錯覺,失去位置參考,將十分危險。“如何穿出厚厚的雲層?”韓東辰一下子慌了。
緊急時刻,后艙的楊冠軍迅速拿過飛機控制權,利用儀表平顯數據保持飛行狀態順利穿雲。
飛行訓練完成了,韓東辰的“蛻變”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復盤”,韓東辰仍然心有余悸,等待著飛行教官“疾風暴雨”般的講評。
“隻會飛,滿足於各項基礎操作是遠遠不夠的,隻有善於在復雜氣象條件中飛行,錘煉實戰本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戰斗員!”出乎韓東辰意料,教官並沒有嚴厲批評,而是意味深長地教導。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韓東辰重新拿起新大綱,仔細研究起各類復雜氣象和特情的處置要點。他一遍遍背記、一次次演練,將隻有20平方米的學習室演變成空天戰場。
倒飛、旋轉反旋轉、俯仰、傾斜……翻開韓東辰的飛行准備本,一個個貼近實戰的“高難動作”位列其中。從會飛到能戰,在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的過程中,他的能力不斷躍升。
不久,一場實戰背景下的模擬空戰對抗演練,被搬上了“雲端課堂”。
“准備好了嗎?”聽到教官的問話,韓東辰沒有猶豫,駕駛戰機直沖雲霄。
高空之中,隻見“敵機”率先搶佔高位,實施大過載機動,形成進攻條件。韓東辰立即作出反轉機動。通過仔細觀察,他找准機會,果斷摁下發射按鈕。
“攻擊有效!”無線電傳來指揮員熟悉的聲音。溫暖的陽光透過舷窗迎面洒來,那一瞬間,韓東辰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斗員。
夜晚,從戰機上俯瞰城市,不同於四周的寂靜幽暗,大地上萬家燈火溫暖而明亮。這一切,讓韓東辰心懷感動:“眼前的一切美好而安寧,我願意一直守護著它。”
巡航時,耳邊常常會響起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他在清華大學學習時和同學一起創作的歌曲:
“我將成為天際的白鴿/當你想念的時候/就遙望星河/親愛的不要再彷徨/這是馳騁天際的力量……”(李偉欣 賴勇剛 李瑞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