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為戰育人,鍛造新一代礪劍先鋒

2023年01月28日09:3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火箭軍工程大學組織學員進行實彈發射。袁寶倫攝

西北灞上,寒意襲人。端坐實驗樓導控中心,火箭軍工程大學大四學員李岳軒如同置身硝煙彌漫的演訓場——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各種特情接踵而至。李岳軒一邊謀劃應對之策,一邊控制操縱杆,在方寸熒屏之間打響一場“導彈攻防戰”。

這是該校大四學員的一堂實踐教學課。數十名學員利用集指揮訓練、技術訓練、對抗訓練、考核評估等功能於一體的模擬訓練系統,展開激烈的火力突擊演練。

學員嵌入戰位,課堂連接戰場。這是該校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力鍛造新一代礪劍先鋒的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院校作為為戰育人的主渠道,必須把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緊緊抓在手裡,著力提升打仗人才培養水平。”該校領導告訴記者,他們緊緊扭住為戰育人這一關鍵,充分發揮學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火箭軍練兵備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據介紹,該校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三進入”,積極適應現代戰爭形態變化,緊跟火箭軍轉型建設步伐,探索形成“以技為基、技指融合”的人才培養特色,建打仗學科專業、教打仗急需內容、練打仗過硬本領,促進院校與部隊、課堂與戰場緊密銜接。

該校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培養了戰略導彈部隊第一位博士旅長,走出了戰略導彈部隊最年輕的教授和導彈專家,為共和國輸送了數萬名指揮和技術干部。走進這所導彈人才的“搖籃”,記者發現,無論是教育理念更新、課程體系調整,還是教學人才培養、創新隊伍建設,黨的二十大精神已融入該校為戰育人各個環節。

在該校某學院學術室,剛從部隊代職歸來的副教授譚立龍,第一時間分享收獲:“當前武器裝備體系化、信息化、自主化、實戰化發展加快推進,我們要更加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軍事人員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加大教學實踐力度,培養學員戰略思維、科技素養、聯合意識等,在人才培養上走在前列。”

2021年,譚立龍被表彰為新時代火箭軍練兵備戰模范個人。代職返校后,譚立龍迅速將演訓一線的成果融入教學、進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戰需求、部隊需要。

“號手就位!”該校綜合訓練場上,某部正在開展導彈實裝操作訓練。發射架下,研究生學員劉偉強穿梭於號位之間。前段時間,劉偉強和10余名沒有部隊任職經歷的學員,與連隊官兵同吃同住同訓練,收獲頗豐。劉偉強說:“跟崗鍛煉打通了院校到部隊的‘最后一公裡’,讓我們到基層建功立業的信心更足了、干勁更大了。”

在該校“聯合作戰基礎知識”課堂上,學員被分成紅藍雙方,進行一場兵棋推演對抗賽。棋盤態勢變幻莫測,學員們在對抗推演中探究制勝機理。“為著力強化火箭軍未來軍官的聯合作戰意識,我們搭建了集聯合作戰認知、參與、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個教學載體,錘煉學員聯合作戰指揮、隨機應變等能力。”教員賀小亮說。

從無后勤保障野營拉練到跨區駐訓演練,從網上演兵到實彈發射……該校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建立從單一近點向遠程輻射、從單項強化向合成集訓、從綜合演練向實戰接軌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員在硝煙中砥礪打贏本領。

新年伊始,正是軍校研究生畢業季,校園處處涌動著奮斗強軍、建功軍營的熱潮。記者在該校研究生院看到,“到艱苦邊遠地區去”“到練兵備戰一線去”等標語格外醒目,學員畢業志願書貼滿宣傳欄。

“高原雄風卷,灞上磨利劍,一代代好兒女,走進火箭兵軍官的搖籃……”鏗鏘的校歌回蕩校園,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意氣風發的礪劍學子走進課堂、走上訓練場,加鋼淬火成長成才。(張琳 李兵峰 鐘福明)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