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山東省濟南市城管局城肥清運管理一處職工王帥——

挑起“扁擔”解民憂

2023年06月10日08:34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2013年,從西藏軍區某部退役后,王帥來到山東省濟南市城管局城肥清運管理一處工作,挑起一根扁擔。

扁擔的兩頭,挂著糞桶。那時,局裡還沒有配備機械化清疏作業車。王帥跟著同事們凌晨3點出發,肩挑扁擔、手拿糞勺,戴著頭燈、走街串巷,來到老城區居民院內的廁所進行清疏。頭燈和手電筒的光亮、大家輕輕的腳步聲、挑著擔子的微微喘息聲,伴著王帥走過一個又一個漆黑的凌晨。

城肥清運,就是指城區公私旱廁糞便的清運和預處理、城區化糞池的管理和清淘等工作。從軍人到“挑糞工”,王帥也有過心理落差。

“那時候很苦悶,親朋好友問我退役回來做什麼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說。可我是一名退役軍人,軍人身上就要有一股不服輸、不怕苦的勁兒。城肥清運工作雖然苦點累點,百姓日常生活卻離不開。我既然來了,就得干好。”王帥說。

那年冬天,一場暴風雪過后,王帥跟著清疏班老班長去一處拆遷片區清挖家廁。返回時,因道路泥濘濕滑,老班長不小心跌倒崴了腳,身上沾了糞便。老班長硬撐著站起來,簡單清理一下身上的污穢,就帶著大家去下一個點繼續清挖。

在老班長身上,王帥看到了老一輩城肥人的堅守——老班長已經54歲,伴著扁擔、糞勺、糞桶,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前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依然奔忙在為民清疏的路上,守護著居民潔淨的生活環境。這就是城肥人的“扁擔精神”——戰嚴寒、斗酷暑,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淨。

那一天,王帥在日記本上寫道:隻有自己親自去干,才知道這個工作有多臟、有多累﹔隻有自己親自去挑,才知道這個擔子有多沉﹔隻有自己身處其中,才知道這份工作的意義。

從那以后,王帥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清疏技能,有急難險重任務總是沖在前面。他還牽頭組建了單位首個退役軍人清疏班並擔任班長,開通“小帥熱線”向轄區居民開展訂單式服務,參與化糞池液位監測系統等項目的創新研發,使清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城肥清運工作在技術支持、衛生防護等方面比過去條件改善不少,但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時,依然離不開人工操作。2020年,王帥接到一個小區化糞池外溢的處置任務。他帶著退役軍人清疏班到達現場后,發現小區外的路面正在整修,清疏作業車無法進入。王帥第一時間想到“老辦法”,用肩挑手挖的方式清疏。

“不能及時清疏,一個單元的居民都沒辦法正常生活,我們不干誰干?”退役軍人清疏班的隊員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當即干起“老本行”,挑起了扁擔。一個化糞池大約有20立方米,他們將污糞一勺一勺挖上來,然后挑到停靠糞車的地方。400米的距離,他們來來回回挑了20多擔。

不僅要清疏,還要查找原因。王帥和同事們發現,是管道堵塞造成了化糞池外溢。用了2個多小時,他們將管道完全疏通,深受感動的小區居民給他們送去了錦旗。

“這是‘扁擔精神’在我們新一代城肥人身上的體現,也鼓勵我們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王帥說。10年來,他服務社區居民11000多戶,用熱心、細心、耐心守護著居民們清潔的生活環境。

除了自詡為“掏糞男孩”,工作之余的王帥還有其他身份。參與清理小廣告、碼齊共享單車……同事眼中“停”不下來的王帥,被評為濟南市“最美志願者”。他還擔任了濟南市“百姓宣講員”,講好一代代城肥人賡續“扁擔精神”為民服務的故事。

“十年彈指一揮間。當我回過頭去看,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這份平凡的工作成就了我,讓我如此熱愛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我想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王帥說。(張安然 肖長鵬)

(責編:劉圓圓、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