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郑兆平、特约通讯员武振平报道:7月下旬,笔者在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训练形势分析会上看到,与会者不再是清一色的“自己人”,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兄弟潜艇部队官兵成了训练研讨的“座上宾”。该支队在组训中专挑自身存在的“软肋”进行“补短”,把“对手”提出的关于“反潜作战、对潜攻击、隐蔽布雷”的12条建议,充实进了新的战法研究年度训练计划。
“邀请‘对手’为训练挑刺,主要目的是让官兵充分认清自身存在的‘短板’。”该支队领导说。去年,该支队一艘潜艇在某陌生海域与“蓝军”驱护舰编队遭遇。尽管潜艇率先发现目标,并迅速进行战术规避,但最终还是未能逃出“敌”反潜机的手掌。原因很简单:“你们认为的‘安全深度’,其实早已被我们看得一清二楚!”训练总结会上,“对手”的提醒给该支队官兵上了生动一课。
“对手是最好的老师。”该支队党委感到,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必须打破以往训练中“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式,他们先后5次邀请水面舰艇、航空兵军事指挥员讲授新装备技战术性能。选派优秀指挥员分批次赴友邻部队代职锻炼,全面学习掌握军兵种知识。在海上对抗演练中,他们选派全训艇长、教练艇长坐镇“敌”舰指挥所全程观摩,直接参与对抗演练,走开“学‘敌’之长,克己之短”的训练新路。
今年以来,该支队已连续3次组织海上对抗演练。每次演练,他们都自觉瞄准弱项进行强化训练,面对驱逐舰、直升机和猎潜艇等联合反潜兵力,他们采用多种手段隐真示假,取得了“三战三捷”的战绩。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