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军报:别让亮点遮挡忧患 一些部队战斗力欠账不少【2】

2014年08月21日08:09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回望朱日和,忧患之中见担当

作战筹划。张坤平 摄

我们在为打破“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喝彩时,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如何弥补打仗的“能力差”

盘点“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份战报:7场红蓝对抗,“红军”6负1胜。

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里,实兵对抗往往是红胜蓝败,有时仗没开打,早早定下了输赢,演习最终变成了“演戏”。而此次演习,导演部明确规定:红蓝对抗不设底案、不编脚本、不搞预演,全由双方自主侦察、自主决策、自主协同、自主保障。如此一来,演兵场上的胜负悬念重重。

有了悬念,才会真打实抗。记者采访发现,尚未接敌,“红军”就开始琢磨如何战胜“蓝军”。而“蓝军”也不再是先前“过家家”式的陪练角色,甫一交手便使尽浑身解数,毫不留情。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以往战无不胜的“红军”为什么会败,而且一败再败?

是仓促上阵吗?演习计划早在年初就下发任务部队,每一个旅都进行了至少3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对此次演习的规则、程序、打法了然于胸。

是对手太强吗?扮演“蓝军”的北京军区某机步旅主战武器均属我军第一代装备,而且按规定,作为守方投入兵力比“红军”要少。

是导演部偏袒吗?进入实兵对抗阶段,红蓝双方完全自主对抗,导演部只当裁判……

探究个中原由,全程观局的训练专家、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吴清丽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红军”表面上输给了“蓝军”,实则输在与实战要求的差距上。

仅以一组数据为证。此次演习,导演部按打仗标准,首次运用千分制检验评估系统对参演部队作战能力进行精确考评,7个旅平均成绩是675.6分,即使唯一获胜的沈阳军区某机步旅,也没有超过700分。

“喝彩,不要发生在战争来临之前!”总参军训部一位领导坦言,弥补这个“能力差”,部队要做的还很多,而破除“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果仅仅把演习当作“应考”,眼睛只盯着分数和输赢,那么演习不仅达不到锤炼部队的目的,还易滋生练兵场上的形式主义

此次演习紧贴作战任务确定演练课题,结合作战进程设置演练内容,依据作战地域变换演练场地,模拟实际战场构设演练环境,针对作战对手塑造模拟“蓝军”……总部机关的用意很明显:就是练打仗!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参演部队都是抱着应战的心态走进演习场的,有的官兵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谋划打仗、检视问题上,而是更多地去研究演习规则和实兵交战系统,希望靠技巧去战胜“蓝军”,千方百计获得更多的分数。

于是,演兵场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为抵抗“敌”重装进攻,某旅不是构设防御阵地,而是派出步兵分队在前沿设伏,伺机发射反坦克导弹偷袭。由于加装激光交战设备的120火箭筒击发时无亮光、无声响,很难被发现,因此该旅经常是一个单兵打掉“敌”多辆坦克。

无独有偶。某旅一支坦克分队发起冲锋时,二炮手并未按作战要求低头装填弹药、配合观察,而是探身车外,手持加装激光交战系统的高射机枪扫射,杀伤“敌”步兵……

负责现场导调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授邸验刚告诉记者:这些在演习中大行其道的所谓“制敌招法”,在真正作战时,有的根本不可能奏效。

长期以来,对抗演习作为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已成为实战化训练的一个显著标志。但记者在采访这场演习时深刻感到,如果仅仅把演习当作“应考”,眼睛只盯着分数和输赢,那么对抗演习不仅达不到锤炼部队的目的,还易滋生练兵场上的形式主义。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徐金玉(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