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军报:别让亮点遮挡忧患 一些部队战斗力欠账不少

2014年08月21日08:09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回望朱日和,忧患之中见担当

重装出击。张坤平 摄

开栏的话

沙场起硝烟,三军练兵忙。今年以来,全军部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组织的实战化演习场次密集,规模空前。军事演习是军队训练的最高形式,是和平时期人们观察了解军队的“窗口”。演习场透露出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思路、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从更高层面用战斗力标准审视军事演习,深入挖掘硝烟背后的新闻、思想深处的交锋,本版自今日起开设“2014演习场观战·三军部队年度军事演习新闻观察”专栏,对全军有代表性的演习进行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演习概况

5月31日至7月28日,总参依托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组织“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南京、广州、济南、沈阳、成都、兰州6个军区各1支陆军合成旅,轮番与我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北京军区某机步旅展开对抗。此前,总参结合北京军区某装甲旅参加演习,对陆军合成旅集中检验评估方案规定、细则标准和组织实施流程进行了验证完善。据悉,由总部组织7个军区的部队赴同一训练基地演练,在我陆军训练史上尚属首次,其7场红蓝对抗,结果“红军”6负1胜,引起全军震动。

近年来,“朱日和”因其极高的“出镜率”,早已让人有些“见怪不怪”了。然而,今年的夏季,因为一场规模空前且有着非凡意义的军事演习,“朱日和”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陆军7大军区的参演部队云集于此,轮番与陆军首支专业化模拟“蓝军”展开对抗。这场代号为“跨越-2014·朱日和”的军事演习,在中国陆军训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这场演习,不少参演指挥员都不约而同地说:喜忧参半!喜自不必多言,忧从何来?仔细品味采访中的所见所闻,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场演习的诸多亮点背后,隐藏着一些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和部分官兵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回望朱日和,检讨演习中的得与失,无论是总部机关还是参演部队的官兵,心头都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忧患。

这忧患,不是对演习成绩的否定,而是对崇高使命的担当。

■别让演习场的亮点遮挡住我们应有的忧患:实战化训练喊了这么多年,一些部队在战斗力建设方面“欠账”还不少

在我军训练史上,从没有一场旅级规模的演习如此兴师动众——总参直接牵头组织、总部首长坐镇指挥、7大军区各派出1支合成旅参演、全军10所院校近百名专家现地教学、各军区军训部和全军13个训练基地领导全程跟研……

这次演习,可谓亮点频闪:从确立“重检验不重评比、重实效不重形式、重检讨不重输赢”的训练指导,到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胜负、放下思想包袱;从破除“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到规范实战化战术训练组训模式;从改变操场化程序化的“和平积习”,到纠治重成绩轻反思的总结方法……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其示范和引领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然而,一位现场观摩演习的训练专家的话振聋发聩:从演习场上看,一些部队存在被动等待的思想,坐等总部机关的“指挥棒”。作为战斗力链条上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环,基层部队难道不应该勇于担当、主动向实战靠拢?

发此一问,决非替上卸责、对下指责。纵观7场演习,不少专家敏锐地看到,实战化训练喊了这么多年,一些部队在训练方面的“欠账”还有不少。不妨看几个演习片段:某装甲旅装备平时疏于训练,在机动途中故障频发,仗未开打就有几辆坦克退出战场;某机步旅指挥员不会运用新型作战力量,把特战分队编入前沿攻击群,在“敌”前沿实施陆航机降;有的单位习惯于开长会定决心搞协同,形式复杂效率低下……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演习场并不鲜见,充分暴露出部队平时训练基础不扎实、训练要求没落实。眼前的一切,令坐镇指挥的总部首长忧心忡忡:“实战化训练,一级有一级的责任,总部当然要发挥筹划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到部队的行动中,基层部队切不可不推不动、不拉不走。”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徐金玉(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