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无人机灾区救援显身手

■张跃林 张 伟

2014年08月23日06:2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无人机灾区救援显身手

  在今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武警部队在地震灾害救援中,首次使用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第一时间三维可视化。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无人机多角度拍摄灾区图片,成像后传入系统,360度无死角展现震区全景,为救援提供有力支持。该技术集多旋翼无人机、微型倾斜摄影平台、精确定位系统及敏捷建模软件于一体,可在人力难以到达和地形条件复杂的灾害区域开展作业。

  多旋翼无人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全自动易操控性,操作人员只需负责飞机的起降,其中的拍摄、飞行轨道都早已由电脑事先设计好。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救援战士,只要经过两周的培训就可以操作,拓展了无人机操纵的范围。通过设置微型倾斜摄影平台上的相关程序,无人机上的摄像头能自动忽略移动的物体,只拍摄固定物体,每秒至少拍摄5张照片,其拍摄的精度达到4厘米,能够非常清晰地“透视”灾害点的全貌,甚至连垮塌房屋木梁上纹路都清晰可见。采集数据后,通过无人机上的敏捷建模软件,可以绘制出地质灾害排查评估地图,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来预测次生灾害的发生,并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类型、规模、区域等信息进行详细标识,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定救灾重点区域、选择安全救援路线以及灾后重建选址等提供参考。

  以往灾评观测人员需亲临受灾区域进行观测,缺点是用时长、成本大,而运用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后,可实现自动判读灾害体,界定灾害体边界、位置,自动计算灾害量,形成立体灾情电子沙盘,为联合指挥机构现场决策提供直观、可靠依据。这不仅降低了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还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的效率。

  目前,国际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自动化程度高,尽量减少人为干预,降低人为操控难度;二是专用于无人机的轻小型传感器技术突飞猛进,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多光谱、激光扫描LIDAR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传感器都已应用于无人机;三是后期处理软件朝着全自动、无控制点、自检校、快速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的方向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