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归一

 李 军 何武涛

2014年08月25日05:01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归一

  习主席强调指出:“强化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和机关破除思想观念、决策思路、工作指导、领导作风上的和平积习,实现全部心思、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聚焦归一,形成一切为了能打胜仗、全力以赴抓战斗力建设的工作局面。湖北省军区在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通过深刻剖析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官兵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干部队伍建设核心是提高带兵打仗能力

  【典型事例】 今年3月份,某舟桥旅三营营长刘宝庆被提升为湖北省军区司令部直工处副处长。基层干部直接走上了上级机关的处室领导岗位,这在该省军区系统还是第一次。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刘宝庆的直接提拔再次成为官兵热议的话题。大多数人表示赞同,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刘宝庆能力素质没得说,但作为基层干部,没有“过渡”就直接在上级机关领导岗位任职,过去没有先例,未免太草率;也有的担心这种做法延续下去,基层干部进机关“抢位置”,乱了“规矩”,一些“老机关”嘴里不说,但心里不服。

  针对少数同志的顾虑和质疑,省军区党委“一班人”态度坚决,用打仗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砍断束手束脚的观念枷锁。经过认真讨论,力排众议,将刘宝庆提升为湖北省军区司令部直工处副处长,并以此为契机,专门出台文件规定,通过制定一些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措施,使能打仗的干部个个有舞台、提得起来,不想打仗的干部人人无地位、混不下去。

  【延伸思考】 用人导向是实现部队各种导向归一的根本和关键,在各项工作中起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官兵的心思归属和精力投向。组织上用什么样的人,干部就会做什么样的人;按照打仗标准选人用人,干部就会苦练带兵打仗的本领。那种“反正不打仗,用谁都一样”的用人观念和做法如果延续和发展下去,干部队伍就会失去方向,就不可能解决“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只有让能打仗的干部看到希望,军队打胜仗才有希望。

  “安全带”不能成为战斗力建设的“绊脚绳”

  【典型事例】 去年5月份,省军区所属某部组织战备演练,由于装备库室设在办公楼顶楼,某应急分队请领装备时因为多用去1分钟贻误战机,致使整个演练“败走麦城”。复盘时,一些干部倒出苦水:“平时为了安全把‘三室两库’设在顶楼,结果紧急拉动时,官兵就必须爬过曲曲折折的楼梯,上上下下搬运器材室、储藏室内器材物资,不仅官兵体力消耗大,更贻误战机。”

  把武器装备库室放在顶楼,看似是为了安全考虑,实则是对战斗力的无形损害。省军区党委议训会上,党委成员都认为:用不打仗的心态抓管理,已成为一种亟待根除的通病。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首先从思想上改起,切实把管理的视角从“和平管理”转到“打仗管理”上来。为解决战备建设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今年初,省军区依据《战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各类型部队战备建设标准体系。去年,他们联合湖北省委、省政府率先在中南五省出台《县(市、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规定》,对人武部战备基础设施建什么、怎么建等具体问题进行统一规范。记者翻开这份红头文件看到,大到库、室的配设,小到一颗钉子的摆放都一一作了明确。

  【延伸思考】安全稳定是部队建设的“安全带”,但决不能成为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绊脚绳”。部队建设的龙头是军事斗争准备,中心工作是军事训练,抓安全管理直接目的是保持部队安全稳定,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安全管理不是单纯为安全抓管理,而是为提高战斗力抓管理,战斗力是能打胜仗的先决条件,是衡量部队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保持安全稳定不是部队建设的最终目的,安全标准是服从服务于战斗力标准的,不能把安全标准凌驾于战斗力标准之上。

  资源保障最佳效益是战斗力效益

  【典型事例】 5月上旬,一批新装备器材陆续装备到某预备役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自购装备器材所需的经费,不是向上级申请的,而是该师自筹解决的。据介绍,过去一些单位装备老旧、配套率低,单位领导以装备维护经费缺口大为由哭穷,一味等靠要。该师党委调查发现:有的单位装备难配齐,表面上是经费不足,实则是资源投向没有聚焦战斗力。

  谁都知道要把资源优先投向战备训练,为何真到花钱的时候就走样了呢?为此,该预备役师研究制订了《关于经费使用向战斗力聚焦的意见》。经费总额有限,如果在其他方面省下了,提升战斗力的“刀刃上”就可以多投入些。今年以来,该预备役师党委叫停了与战斗力建设联系不紧、关系不大的10余个建设项目,把经费投入向战备训练急需的建设内容倾斜。前不久,自动化显示系统、模拟训练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含量较高的训练设施已落户这个师。此外,该师各团还拿出专项经费,建立了官兵看病补贴制度,完善卫生室,实现了基层官兵“看小病不出营区,外出看大病不再自己买单”的承诺。

  【延伸思考】资源是战斗力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打的是资源消耗,拼的是保障能力。经费物资投向体现党委工作导向和责任担当,离开战斗力建设干别的事,投入再多、干的再好也不是政绩。越是经费来源少,越要把它花在“刀刃”上、“枪尖”上,尽量减少与战备训练关系较远的大项活动,着力降低行政消耗性开支,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在战斗力建设上发挥更大效益。

  “指指过硬”才能“攥指成拳”

  【典型事例】 不久前,荆州军分区组织战备演练。部队由摩托化行军转入徒步行军后,按照预定方案,勘察好野炊地点,依托野战炊事车展开炊事保障。淘米、洗菜、做饭……正当5名炊事员紧张操作时,却收到指挥所提前叫停的指令。为什么不携带战斗装具?为什么没有进行车辆伪装?为什么没有安排警戒哨位?难道炊事兵只做饭不参加战斗?

  演练前反复强调提要求,演练中咋还冒泡?战勤参谋道出了原委:原以为行军打仗就是作训部门唱主角,后勤只管埋头搞保障就行,结果成了演练中的明显“短板”。军分区领导还发现,“炊事兵只拿锅铲不拿枪”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在行军途中部署开展了“如何使本职工作向战斗力聚焦用力”讨论,引导官兵认识到,现代战争靠的是体系支撑,打的是联合制胜,军、政、后、装各系统都必须“指指过硬”,才能“攥指成拳”。反复推倒重来,机关各部门认真整改。干部考核贯穿演练始终、战地宣传鼓动渗透演练全程……一个个先前看不见的“短板”,随着演练的展开逐渐得到加强。

  【延伸思考】军队没有和平期,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不管“狼”来了还是没来,也不管“狼”会不会来,都要做好防“狼”的准备,练好打“狼”的能力。对一支军队来说,不相信会打仗是最大的危险,不准备打仗是最大的失职,不能打仗是最大的耻辱。对军人来说,备战打仗是主业,是专业,也是事业,就像工人务工、农民种地一样天经地义。必须牢记,军人,生来为打仗。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