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伟 制图
写在前面的话
金桂飘香时节,正是一年开学季。军队院校里,轻快的脚步伴着响亮的呼号,喜悦的笑容迎接久违的拥抱……年轻的学子们当然不忘点开校园网,录入信息、查阅选课、分享见闻。
从上个世纪末全军各大院校陆续创办校园网至今,校园网建设发展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作为各大院校发布信息的窗口、服务师生的平台、思想教育的阵地、文化交流的桥梁,校园网一直都是各院校建设发展的重点。从最初简单的信息布告栏,到如今的“校园一网通”“五位一体校园网”,不论是网站服务功能,还是信息技术水平,校园网都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
金秋的阳光,把一份录取通知书照得又暖又亮——家住甘肃兰州的郭子琦拿起手机,按照说明,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仅仅几分钟,他的个人信息就传输到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教务处。报到时,他再次扫描二维码,即获取学号、被装、寝室等相关信息,整个报到流程比以往缩短了一半——这是该校首次采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录入新生信息。
一片绿叶报告春天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服务理念的提升,我军军校校园网在功能服务、远程教育、互动交流、素质拓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让我们跟随刚刚入校的新学员的步伐,一同去看看军校里的“网事”,触摸校园网的发展脉络,听听学员用网的心声。
从“求助专区”到“跳蚤市场”,从“网上选课”到庞大的资料库,校园网走得再远都不忘初衷——
把竭诚服务理念贯彻到底
早早地,许多新生就在校园网论坛里“报到”,发帖询问专业训练等问题。浏览许多军校论坛你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帖子是大一新生发的,如“新兵报到”“师哥师姐快进来”等帖子比比皆是。
“只有你问不到的,没有师哥师姐不知道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新生徐倩笑着说。虽然刚开学,但各大军校论坛早已热闹起来,有专为新生答疑设置的“求助专区”,有方便采购物资设置的“跳蚤市场”,很多论坛还将新生普遍关注的被装、住宿、专业及考试等问题的指南置顶。
享受到校园网便捷服务的岂止入校新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黄家兴登录教学系统和资源平台开始选课,除了必修课,每个选修课程不仅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视频资料。“太贴心了,这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黄家兴选完课程后,十分满意。
网上选课其实并不新鲜,但随着课程开设的增多和教学要求的提升,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因为对有的课程缺少了解,很多学员不愿选;有的课程过于火爆,导致学员想学选不上。对此类问题,很多学校都在想方设法破解。南京政治学院的“方案”式选课,国防科技大学的“配餐”式选课,都是通过调配资源、升级软硬件帮助学员订制一张更加个性化的课业计划表。调查显示,这些院校学员对选课系统满意度都比较高。
校园网庞大的资料库,也是其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国防大学“百望”资料库,南京政治学院的“军队政治理论”文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盛典”,都是享誉全军的“百科全书”,只要轻点鼠标,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你也可以通过这些校园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查阅到相关资料。刚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完成短期培训返回部队的学员向涵宇,碰巧赶上参加演习,在拟制方案时遇到难题,他立即想起校园网上的数字图书系统,上网搜索一番后,很快找到了相关资料。
“网上请销假系统”“网上预约校车平台”“网上代购平台”……校园网建设发展一路走来,服务范围在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在不断改善,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始终没变。
从“网上课堂”到“自我教育”,校园网始终不忘基本职能,彰显一个理念:教育不光在课堂之内——
让网络良师益友随时伴读
上个学期,军事科学院学员张杰在微电应用课程学习中感到有些吃力。开学前夕,他通过校园网“网上课堂”跟进学习,提前为这学期的课程做好“战备”。如今,依托校园网开展网络教学已不再新鲜。点击各大院校校园网,都能找到“网络授课”专区,有专家解读,有课外延伸,有实验资料,有课件教案,学员可自行安排学习时间,甚至部分院校已将网络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比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首长机关作战指挥训练模拟”课程,通过软件模拟电子战、信息战效果,将校园网作为演练战场,可同时进行200多人的网上对抗性综合演练。
教育的触角向课堂之外延伸。暑期刚结束,校园网论坛里以“晒”为主题的帖子不断升温,这里有历年来学员们写下的毕业感悟、有到部队实习后的心得……学员们都可以从中汲取养分。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生秦宇将自己“单车西藏行”的照片和见闻在校园网论坛公布后,引来师生热议。有人问他:“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回复:“在来回穿越热闹的都市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中,最大的收获是不断地忘记自己,又发现自己。”
网络教育贵在及时。校园网作为学校权威信息发布的窗口,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南昌陆军学院通过校园网开展“暑期代职感悟”活动,当学员代职期间与战士们同训练、同吃住、同劳动的精彩照片与真情实意的感悟体会摆在一起、挂到网上,并配上抒情的音乐,每一个浏览者仿佛都回到了那个夕阳下和战友谈心得、侃大山的时刻。
成都军区某团连续3年对新毕业排长的思想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来自45所不同院校的毕业学员渴望在基层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价值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学员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学员们反映,校园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创新的教育形式让他们受益颇多。
随着校园网的蓬勃发展,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学员们的“良师益友”。但纵览全军各大院校校园网,也不难发现:网络教育还存在形式不够丰富、互动性不强、网上活动少等现象,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其教育服务功效还有很大努力空间。
从“爱心接力”到“爱心远航”,校园网促成校内资源向社会拓展,鼓励学员躬身实践走向社会——
架起军校通向社会的桥梁
许多院校都有这样一个传统——“爱心接力”,有的用文字记录,有的在校园网上运行。今年夏天,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又一次在校园网上发起倡议,开展为湘桂老区医疗帮扶社团活动,这个活动持续在网上开展了4个年头,深受老区人民欢迎;解放军理工大学大二学员冯云泉在校园网主页上的“爱心之旅”专栏接过毕业学长李峰的接力棒,与南京白下区敬老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信息工程大学通过校园网牵线搭桥,组成了11个“爱心远航”小组分赴祖国大江南北,带回了一箩筐的感谢信。
通过校园网完成爱心接力,传递正能量,这只是校园网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如今,网上“应聘”教官也是校园网的一大亮点。军训是每年入校新生的第一堂课,军训教官的遴选尤为重要,从以往的民主推举到如今的网上报名、大众评选,更能激发学员“教官”以负责任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军训。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秦盼,从校园网上63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烟台大学的军训教官。他在校园网上留下感言:“多一次锻炼就多一次机会,能在到部队前提前实践带兵,意味着我能更好地适应未来。”
军地辩论赛、军地社团活动……通过校园网平台,实现校内资源向社会的拓展,不仅能展现军校学员的风采,也能把服务范围从特定人群扩大到大众。
“其实我们还是象牙塔内的人,并没有走出去。”学员高思远说,校园网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尚没有实现与地方院校、同类军校的直接对接。军校校园网需要进一步开放,实现与社会的互联共享,让军校资源服务群众,让军校学员更加了解国情、社情。高思远的思考代表了众多军校学员的心声。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