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让“人才跑道”直通海空战场

■本报记者 陈国全 特约通讯员 冯 志

2014年09月14日07:16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让“人才跑道”直通海空战场

学员在装备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冯 志摄

  在辽阔的深海大洋,破浪前行的中国海军新型驱护舰上,机务人员坚守战位,无惧风浪,镇定地保障着直升机起降。

  在遍布沿海的海军机场,每一条飞机起飞跑道和飞机旁,机务人员精神抖擞,寒暑无阻,精心维护待飞的战鹰。

  这些分布于舰艇、机场的海军航空机务保障人员,被誉为“蓝天铺路石”“海空擎鹰人”。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航空部门九成以上的官兵,跟他们一样,毕业于同一所母校——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自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开启军事职业教育改革以来,该校区前后三届领导接力推动任职教育转型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人才跑道”直通海空战场。

  找准任职教育的“第一落点”

  一艘航母模型舰面上数百盏灯具变换着不同颜色。

  8月中旬,记者走进该校舰载机光学引导实验室,眼前不由一亮。

  “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指令。”黄葵副教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与辽宁舰舰面灯光的功能一模一样。”

  这个50平方米左右的实验室,采用全物理仿真控制系统和模拟场景显示,能模拟航母舰载机起飞和着舰引导系统的甲板灯光设施使用全过程,还可解决实装训练风险大、费用高、保障难等诸多问题。

  建成甲板灯光设施实验室开展教学,只是学校对接辽宁舰航空部门各个岗位“量身打造”的数十项培训专业课程中的一项。

  “怎样才是真正的任职教育?”亲历学校任职教育改革全程的校区领导认为“人才培养必须与实战对接,与任职岗位对接”。

  “一上飞机就能战斗,教员就是战斗员,早期的院校教育就是课堂对接战位的典范!”回顾那段历史,校区领导感慨不已。

  建校初期,我军航空装备机型单一、数量少、换代时间长,一些教员先于部队熟悉装备,对部队装备“轻车熟路”。近年来,随着海军战略转型,特别是航母舰载机发展和远海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常态,海军航空兵的“海味”和“舰基”特征更加突出,办学转型迫在眉睫。

  2007年暑假,近300名教职员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到一线部队任职锻炼、体验机务部队生活,寻找推进任职教育的“第一落点”: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熟悉保障。

  从那一年起,学校开通24小时远程技术服务热线,课堂直通战位,各教研室开展一系列疑难故障排除、重大演习保障等服务工作,校区为部队服务的足迹覆盖海军航空兵每个部队、每座机场和每一架飞机。

  从那一年起,部队各个专业岗位的专家,受邀成为校区常年聘用参与教学评价、联合考核的积极参与者。

  还是从那一年开始,该校区的暑假已经不再是假期,而是教职员工带着调研课题到部队“接地气”的“加油站”……

  把准部队需求的“第一信号”

  你见过只有一个学员的培训班吗?

  今年7月毕业的四级军士长苗西振,已是入伍以来第3次进校参加培训。让他感叹的是,校区专门为他开设的航空无线电工程这门课,学员仅他一人!

  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培训班开设的标准只有一个:部队需求。机型专业多、一种机型培训学员数量少,该校区便开展分机型教学,按照学员到部队后的机型、岗位推行“专题设课、小班教学”,为每一名岗位任职教育学员配备专门导师。

  3次来校区培训,苗西振最大的感受是:次次都有新变化,同一门课程,每次培训时都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新装备技术特点进行全面更新。

  给苗西振授课的航空电子系教授姜茂仁说:“开展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跟踪部队需求的第一信号,与部队装备同步、甚至是先行一步。”

  近年来,校区与100多家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建立联系,根据装备更新情况,每年都调整三分之一的教学课程,5年来,经他编审的新教材就多达500余本,从部队收集整理2200多个教学案例也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数字的背后,是校区建立400多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新案例以及来自部队一线的实践经验都能纳入教学范围。

  瞄准部队需求搞科研,该校区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3年来,该校区承担的科研课题,95%的立项源于部队需求。

  盘活实践教学的“第一资源”

  一栋高度信息化的仿真模拟实验楼,成为青岛校区推进任职教育改革的“名片”。

  曾几何时,实装实验设备严重滞后,是挡在任职教育改革面前的“拦路虎”。

  新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给现地教学带来空前压力。一方面新装备需要院校培训机构提前熟知性能,另一方面,新装备只能先保证一线作战部队,学员很难提前接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资源的匮乏,一度让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步履蹒跚,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摆上议事日程。

  2007年开始,校区领导主动赴沈阳、西安、上海等8个省市,与50多家从事海军航空装备研制的科研院所、生产厂家洽谈,寻求合作共建新装备培训基地。

  实验楼建成之初,仅入住了校区成名已久的飞机无损检测、激光修复等“国家级”实力的研究中心等少数住户。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校区与各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签署协议,联手打造了发动机维修训练室、惯性仪表实验室、飞参实验室和舰载机舰面技术实验室等10余个实验室,一个布局合理、虚实结合、配套完善的新型装备教学实践基地初具规模。

  实验室里,海军航空兵80%以上主战机型航空保障训练科目都能在这里完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仿真训练手段,不仅在视觉、操作环境和程序上高度逼真,而且可以完成多种训练科目。

  争夺作战人才培养制高点

  ■刁 军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强调院校教育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新质战斗力作为新型作战力量能力素质的倍增点,在未来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军队院校贯彻“两个面向”,让战斗力标准贯穿办学育人全程,必须紧跟部队需求、适应实战需要、靠拢战训实际,建立起与新质战斗力标准相适应的军事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为海军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基地的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聚焦部队实战需求,坚持战斗力标准,瞄准未来战场,着眼为提高部队新质战斗力培养能打胜仗人才,大力推进特色任职教育“实战化”建设,做到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打仗需要什么素质就重点培养什么素质。

  当前,一场争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制高点的战争,已在世界各国军校打响。军队院校的作为有多大,我军新质战斗力人才建设的潜力就有多大。作为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如何为提升新质战斗力服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破题:

  对接实装,构建岗位亟须的教学内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岗位需求日新月异,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设置,都要紧跟岗位任职需要和学员任职能力设计,即时动态更新,建立适应部队岗位需要的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完善反映军事斗争前沿、体现部队建设改革成果、适应任职教育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使院校教学与部队建设无缝链接、同频共振。

  聚焦战位,创新紧贴实战的组训模式。坚持教战为战,构建与未来作战组织形式相一致、与部队需要人才能力提升相适应的组训模式,实现从侧重理论讲授、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向注重实践教学、强化能力训练、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转变。鼓励教员、学员深度嵌入部队作战训练实践,破除院校与部队之间的壁垒,打造没有围墙的战争院校。

  靠拢部队,锤炼融入部队的教员队伍。适应任职教育要求加快教员能力转型,引导岗位任职教育教员认清教与学知识“级差”相对缩小现实,始终保持“讲台危机感”“本领恐慌感”,深入部队一线和战场实践,真正做到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熟悉保障,实现从“单一专家学者型”向“专家、指挥员复合型”结构转变,加快实现教学能力转型。

  (作者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主任)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