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插入敌人眼中的钢钉
官兵在圆岛上修固雷达。
在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圆岛”,雷达站最初用的装备却是苏联留下的老π-3雷达,官兵们都叫它“老破三”。但雷达站却把这样落后的雷达用到了极致,从1955年3月上岛之日起,就成为我东北空域阻断敌机的一道坚实屏障,不论敌人用什么手段,高空侦察还是低空夜袭,都难逃它的锐眼。
1960年2月起,敌人开始利用美制P-2V电子侦察机窜入我陆地实施纵深侦察。该机原是海上反潜巡逻机,改装后不仅能超低空飞行,还能黑夜长途奔袭,装有先进电子侦察设备,配有多名驾乘人员。
1961年11月6日上午,一架P-2V飞机窜入我华北地区后,从渤海口退出,降落在南朝鲜的群山机场。雷达站判断,这架超低空侦察机将会再次从半岛入侵我领空,一场捕“鸟”战斗随即展开。
下午,雷达站进入一等战备状态,漫长、紧张、压抑的等待之后,荧光屏上,一道微弱跳动着向我方靠近的雷达信号引起了雷达操纵员郭树斌和鲍景蔼的注意。根据积累的经验,他俩判定这就是敌机。
“大型机一架,高度600,400……” 敌机的高度下降很快,并且狡猾地躲闪着雷达的追踪。时任站长庄京祯马上下令改变搜索方式,并不断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指挥部通报敌机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时间一秒秒过去,最终,敌机在大连城子坦附近从荧光屏上消失了。富有战斗经验的庄站长判断:“很可能是接敌了。”果然,后来的通报表明:18时55分30秒,该机被我战机击中,坠毁于城子坦碧流河口以东永宁屯北300米处。“美制侦察机不会被击落”的神话从此打破。之后几年,该型飞机再不敢入境来犯。
1962年,雷达站还先后两次发现掌握美国的U-2型高空侦察机,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专门将情报信息与兄弟高炮部队共享,为后来我军击落该机型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正因为雷达站名副其实地成了一颗立在黄海前哨,却又插入敌人眼中的钢钉,1964年9月29日,空军党委授予雷达站“钢钉雷达站”荣誉称号,寓意雷达站官兵“信念如钢钉一样坚定、作风如钢钉一样过硬、战备如钢钉一样巩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