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常备作战力量面面观
■倪海宁 于兴邦 张淑永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演进,北约又开始重视起应对大规模外来入侵的集体防卫这一基本职能。尽管北约各国近年来普遍在削减本土防卫性军力,将建军重点转向轻型海外干预力量,但在北约旗下,仍然维持着实力不菲的一体化常备作战力量。
北约的地面集体防卫部队由“防卫部队”和“增援部队”组成。“防卫部队”现有兵力约40万人,其主要任务是保卫成员国领土完整和各战区的交通运输线,也承担支援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参与中、高强度战争及较大规模的危机管控行动。“防卫部队”可划分为“国家主要防卫部队”和“多国主要防卫部队”两大类。前者是各成员国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的部队,它们平时分散部署在各国本土、由本国控制和指挥,战时则接受北约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多国主要防卫部队”则由部署在德国的多国混合军团组成,包括2个“德-美”军团(各下辖美军1个机步师和德军1个步兵师),1个“德-丹”军团(下辖德军1个装甲师和丹军1个机械化师)以及1个“德-荷”军团(下辖德、荷各1个机械化师)。此外,根据欧盟与北约签订的协定,在紧急情况下,法、德、卢、比、西5国组成的“欧洲军团”(约5万人)也将参与北约的统一布防。“增援部队”由美、加及部分欧洲盟国的现役部队组成,依靠北约后备动员、装备和远程投送体系迅速增援北约各防区。根据北约规划,如果欧洲大陆爆发大规模战事,美国10天内即可增援8个陆军师,英国也能在30天内紧急动员20余万地面兵力赴援。
除美国驻欧的第六舰队外,北约的海上“集体防卫”部队还有3支高度一体化的海军舰队。一是大西洋常备海军舰队,这支舰队成立于1967年,主要由英国和北欧成员国派出的驱护舰组成,总部设在英国诺斯伍德,重点负责欧洲北部及大西洋东部水域的海上防务。二是地中海常备海军部队,成立于1992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主要由美、英、德、荷、意、希、土、西派出的驱护舰组成,是北约在欧洲南部海域的海军主力之一。三是大西洋攻击舰队,由美、英、德、加、荷、比、挪、丹、葡等国的舰艇组成,总部设在美国诺福克,主要负责对敌方舰船实施海上攻击及执行两栖作战行动。
北约的空中“集体防卫”部队以美国驻欧空军为主力。美驻欧空军司令部设在德国拉姆施泰因,其所辖部队主要有驻德国施潘达莱姆空军基地的第52战斗机联队和驻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第86空运联队,现拥有各类军机500余架。另一支空中力量则是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直属盟军最高作战司令部指挥的北约空中预警部队,目前共有预警机20余架,驻扎在德国盖伦基尔欣空军基地和英国沃丁顿皇家空军基地。
常规力量之外,北约还拥有强大核威慑力量。这些核力量主要由英法两国提供,危机时刻可由北约协调运用,包括英国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装配的64枚“三叉戟”II型潜射核导弹;法国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搭载的48枚M51型潜射核导弹,以及“戴高乐”号航母上12架“阵风”M战机挂载的60-90枚ASMP系列核巡航导弹。此外,美国在欧洲还部署有约200枚B61-3和B61-4型核炸弹,分别部署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5国的6个空军基地。其中,德国布埃赫尔空军基地和意大利盖迪·托里空军基地的核运载工具是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旋风”战机(现正逐步替换为“台风”战机),另外4个基地的核运载工具则是美国的F-16战机(现正逐步替换为F-35战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