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2】

2015年07月22日08:11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形成有效配合,在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抗战胜利积蓄了决定性力量

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经验。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国民党军队伤亡达80万人,张自忠、佟麟阁等著名抗日将领为国捐躯,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石家庄、包头、太原、上海、南京、杭州、济南、青岛、徐州、合肥、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在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

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华中等六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巩固了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根据地总人口达5000万人以上。到1940年,抗日根据地扩大为16块,加上陕甘宁边区,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1亿人口,超过了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从七七事变到日军投降,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用于保守其占领区,从而阻止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艰辛引领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1941年至1942年,日军“扫荡”华北根据地时,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制造大量的无人区,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在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办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武装工作队等等,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大军民英勇顽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1941年8月1日,伪军包围冀中献县东辛庄,威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要她写信劝儿子投降。马母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最后坚贞不屈,绝食而死。1941年9月25日,在冀西易水河畔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面对日伪军的进攻,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他们毅然砸枪跳崖,三人坠落崖底,壮烈牺牲,二人被挂在树枝上,后来脱险。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八路军总部遭到敌人合围的危急情况下,指挥部队突围,在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突围时,不幸中弹殉国。这样的民族英雄成千上万。

组织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1941年前后,日军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企图毁灭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指出:“必须精细地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去组织各根据地上的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是长期支持根据地的基本环节。”并提出了根据地建设和大生产运动的基本方针。如实行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等等。中共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和推动了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蓬勃发展。在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各留守部队的成绩最为显著。359旅就是这一时期涌现的模范。该旅1941年3月到南泥湾,当年就开垦荒地1.12万亩,粮食和经费自给率接近80%,第二年达到90%以上。到1943年,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而且上交公粮近万石,养猪养羊达到了“两人一猪、一人一羊、十人一牛”的目标。各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为渡过严重困难,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组织指挥的一系列战役战斗,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抗击日军进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抗战胜利提振了民族精神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动员和组织全民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而且直接指挥了一系列战役战斗,大量杀伤日军进攻力量,取得了不少辉煌战绩,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国威军威。

国民党政府宣布抗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打了一系列主动仗。比如,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充分发挥八路军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而第一次取得的大胜仗,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使许多人由此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战胜敌人的。再比如,“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105个团约20余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约3万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400余人,伪军反正1800余人,摧毁293个据点和大量敌堡,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800余支,既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又在抗日局面低沉时振奋了全国民心。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以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不得不正式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战绩。又比如,神头岭战斗。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神头岭地区设伏,打击潞城向黎城增援的日军,共毙伤敌1500余人,俘敌8人,缴获长枪550余支,骡马600多匹,自身伤亡仅240余人。这次规模较大的伏击战打得干脆、利落,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连日军统帅部也把它看成是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

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打了一系列反击战。在创建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初,就遭到了日伪军的围攻,企图把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之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坚决反击。比如,1937年12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南北两线七路围攻,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取得了反围攻作战的胜利;1938年3月,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挫败了日军摧毁晋西北根据地的企图;同月,晋西南根据地军民歼灭日军1000多人,烧毁汽车60多辆,稳定了晋西南的抗战局势;1938年4月,晋冀豫根据地军民历时23天,进行反“九路围攻”战役,共歼灭日军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打破了日军消灭晋东南八路军的计划;等等。这些战役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进犯根据地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建设。

抗战后期为了摆脱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了局部反攻。从1944年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各抗日根据地共作战1.1万余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攻克和逼退据点2500多个,解放人口1700多万。这与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1945年春,全国已形成19个解放区,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00多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民兵220万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局部反攻,在战略上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英美盟军的对日作战起到了重大配合作用,同时也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指导战争的先进理论,科学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在认识和把握抗战规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运用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现实目标结合起来,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指导抗战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东西,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理论著作中。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抗战胜利的必然性。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但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以前瞻敏锐的远大政治眼光描绘了抗战胜利的路线图。《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持久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之。这个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对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这一套方针作了详细论述,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科学的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用科学的军事理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当抗日战争刚开始不久,许多人对战争将如何发展还不甚明了的时候,它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符合实际的。正是由于这些光辉著作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批判了对于抗日战争的各种错误认识,因而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签字投降,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多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80多万人,中国人民牺牲2000多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别是苏联出兵东北、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大大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都无法代替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关键作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还没有掌握全国政权的情况下,能够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发挥关键作用,已经被深深镌刻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丰碑上;7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浴血奋战夺取全国胜利,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纪元,同样已经载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史册中。历史、现实昭示着未来。人们完全可以预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必定会成为继续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中流砥柱。(兰州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刘粤军 刘雷)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