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最美“东风第一枝”【2】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纪实

2015年07月22日15:5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手执大国剑,心系天下安,新一代火箭兵铁血担当——

用血性浇铸忠诚

旅长王锡民的办公室被敲开,一份别样的请战书递到他的面前,66个红手印下方,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谁说女子不如男,发射场上看一看!”

前不久,部队千里转进执行发射任务,全旅上下闻战则喜,从来无缘“战场”的女兵难以抑制满腔热情,通信一连66名“传令兵”联名上书,要求“参战”。

旅史馆里,记录着50多年前发生过同样情形。在那段盛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的激情岁月,第一代火箭兵冒着生死考验进行导弹发射试验,每临战事血性激扬,官兵一手拿血书、一手拿遗书,表达强烈的参战愿望。

两代军人,同样情怀。当年,第一代火箭兵的血性聚集“争气”二字,凭着“钢少气多”挺起中华民族的腰杆子,虽然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却在试验室里、发射场上完成了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千秋伟业,在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的考验中,写下可歌可泣的壮美诗行。

1963年10月,该部第一次执行战略导弹试验发射任务。号手赵仓库精心操作,刚把导弹起竖到位,却晕倒在发射架下,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已到肝癌晚期。解开军衣,人们看到他的肚子上竟然绑着一块四寸长的铁板,这是一名铁血男儿的抗癌“止疼药”,人们见了无不潸然泪下:“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忍受如此的疼痛,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正是这样一块块铁板撑起来的!”后来,经上级特批,赵仓库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成为全军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士兵。

血性,支撑着军人的脊梁,更锻造了大国的剑锋。今天,部队已经从“钢少气多”步入“钢多气多”新境界,旅领导在思考:作为一支肩负国家战略使命、掌握着洲际导弹的部队,在加速迈向强军目标的今天,军人血性又该如何体现?

无纸考卷,摆在全旅官兵面前。在“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中,围绕“执掌战略武器需不需要血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没有过时”等问题剥茧抽丝,析事明理,官兵心头豁然开朗:忠诚赋予尊严,血性赢得荣光,军人无论在哪,不管掌握什么武器,都要始终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血性已唤醒,激情被点燃,全旅上下充满了虎虎生气。

发射阵地,组建初期“活着拼命干,死了也合算,埋在山头上,守护原子弹,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的创业战歌更加嘹亮;演兵场上,“环境越苦越奉献、任务越重越争担、技术越高越精练、对手越强越亮剑、荣誉越多越创先”的“五越精神”传承拓展;导弹营盘,卫士园、英雄墙、精武路等感染熏陶,养武德、塑武魂、扬武威,锤炼官兵的胆气和血性。

一支靠血性书写传奇的部队,在灿若星辰的英雄谱系上,铭刻新一代革命军人铁血担当的传奇。

2013年11月,新兵手榴弹投掷考核紧张进行。新战士张栋华拉开引信,手一哆嗦,手榴弹掉在脚下。营长李民一个箭步,生死关头两三秒,完成俯身拾弹、起身抛投、转身扑倒、以身护兵的一连串动作,最终化险为夷。这一幕,成为现场300多名新战士最生动的血性教材。

今年3月初,该旅阵管营执行导弹转运任务,虽然夜黑星稀,可空中无数双“天眼”不停搜寻长剑踪影,操作时间精确到了分秒。突然,操作吊车的号手李江伟报告:不好,钢缆绞死了!倒计时牌上,还有不到6分钟时间,如果故障排除不了,导弹就会暴露于敌。情急之下,营长周涛“嗖嗖嗖”地爬上十几米高的吊臂上,徒手拽起钢缆用力往回拉。钢缆上尖锐的断刺,扎进他的双手,鲜血直流,他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回收,20米、10米、5米……5分钟、3分钟、1分钟……故障排除,剑入鞘中,倒计时定格在13秒,官兵紧紧相拥。在这场与敌不见面的较量中,他们用血性赢得荣光。

军人最大的血性,就是源自对打赢的忠诚!旅参谋长王艳磊在一次教育课中这样讲道:过去靠的是“刺刀见红”的虎狼之气,今天的火箭兵的血性,既要一剑冲天的壮美,也要一默如雷的等待,用血性浇铸的忠诚背后,永远是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玉倩(实习生)、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