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传统步兵如何实现信息化"浴火重生"

2015年08月06日09:0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第十三集团军某红军团 “抗日常胜军”勇当步兵转型头雁

罗新 摄

单位名片

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诞生于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参加过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140余次著名战役战斗,涌现出叶成焕、卫小堂、刘保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王树声、秦基伟、洪学智等120余位将军在该团战斗工作过,被誉为“红军团”“百将团”。抗日战争时期,该团前身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东渡黄河、挺进敌后,创造了“七亘村伏击战”“黄崖底重叠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等经典战例,在太行、太岳地区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常胜军”。

和平建设时期,该团出色完成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先后担负信息装备综合集成建设试点、成建制赴高寒山地作战综合试验等重大军事任务,连续1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看得见的装备正悄然升级,看不见的“换脑”早已开始——

传统步兵经历信息化“浴火重生”

盛夏时节,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成建制奔赴雪域高原,利用高驻高训破解陆空联合作战难题。

单背枪、步兵腿、卡车轮……大军出征前,记者走进该团采访,眼里所见全是“老步兵”场景。

70多年过去了,为何这支部队依旧“轻装上阵”?该团参谋长刘奇铺开一张西南军事地图介绍说,轻装并不代表落后,而是作战需要。该团所处作战环境是高寒山地和热带丛林,重型装备难以发挥优势,车到山前,就算有了“风火轮”,还得依赖“铁脚板”。

作战环境的限制,让重型装备无用武之地,却让轻便快捷、突击力强的小型信息化装备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情报侦察是步兵的神经。“一把匕首一把枪”“抓舌头”“送鸡毛信”,曾是侦察兵的看家本领。1938年3月16日,为了探知敌情,该团前身部队派出侦察分队潜入黎城,为之后的神头岭伏击战提供了准确情报。1979年和1984年两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该团侦察兵翻老山、闯雷场,用生命换取情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来到2013年盛夏。该团参加某重大演习,进攻战斗即将打响,担负武装侦察任务的官兵却未前出,而是利用无人机抵近侦察。转瞬之间,各种战场参数转化为数字信号源源不断地传回中心计算机,一张全方位的战场态势图逐渐在荧屏上清晰起来……

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发展,加快了传统步兵向信息化转型的步伐。2012年,该团成为全军首批摩步团信息综合集成建设试点,逐步配发了无人机、传感雷达、激光夜视仪等侦察设备,让步兵练就了“千里眼”,长出了“顺风耳”。

侦察装备的升级换代,只是这支部队装备更新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换脑”——

演兵场上,依托移动通信设备构建战场信息网络,信息流替代了以往的吼嗓子、发电报;

中军帐里,作战态势网上同步共享,作战决心电脑智能辅助,作战命令跨级直达终端;

炮兵阵地,信息化指挥系统直接调用前方侦察数据,让传统火炮告别手动操作瞄准,精准高效……

70多年风云变幻,传统步兵正在经历信息化“浴火重生”。连续数年,该团在高海拔地区开展驻训演习,参与网上指挥对抗演练和兵棋推演,层层透析现代战争制胜机理,逐渐超越仅靠体能、技能称雄战场的传统步兵时代,用信息化新装备打造战斗力新的生长点。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玉倩(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