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航母下水背后的海军历史:同志仍需努力【4】

自力更生的壮歌
1954年3月海军组建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艘雷击驱逐舰购自苏联。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近2亿美元向前苏联购置海军装备,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约20亿美元。我国四大工业城市的命名被赋予4艘驱逐舰,寓意中国人要靠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建造军舰,这更加激励海军装备战线官兵奋发图强。
海军航空兵早期的螺旋桨飞机,图为从苏联购买的杜2飞机
海军组织购置验收苏联海岸炮、水上飞机、轰炸机、水陆坦克的同时,在人才、技术、资金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边试验边生产,从引进、仿制到研制,催生了新中国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潜艇,第一枚瓦斯鱼雷、第一型舰炮……人民海军五大兵种装备建设在短时间内初具规模。
1966年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65型轻型护卫舰。
发展核潜艇装备,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视野的延伸。起初由苏联提供援助,但由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协定并撤走所有专家,中国核潜艇事业被迫中断。毛泽东义愤填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第一代岸防导弹
第一代导弹快艇
事实上,从核潜艇、鱼雷快艇、护卫舰的仿制到国产化研制,都是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批示,在海军指挥协调下艰难筹组并建立生产线。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国产第一代海军装备,逐步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试验到使用维修的完整体系和全国范围的配套协作网。由于国家的军费有限,海军装备坚持“多研制、少生产”,同时始终坚持建为战的理念,有效保证部队作战训练急需。
引进技术仿制快艇搭载国产化武器,成为肃清沿海残敌保卫海防的有效装备。
海军航空兵巡航西沙。
西沙自卫反击战是人民海军第一次远离大陆作战,第一次使用武力收复被外国侵占的岛屿。外军派出的美制主力舰总吨位是我参战舰艇3倍多,我海军官兵驾驶着完全国产化的护卫艇、猎潜艇从海南岛长途奔袭,取得击沉1艘,击伤3艘的辉煌战绩,并乘胜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彻底解决了西沙问题。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