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路上,担起我们的胜战之责
初冬时节,踏访西部战区空军部队,记者被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练兵场景所感染——
巴渝腹地,新型战机驰骋蓝天。两支航空兵部队先后换装,两位部队长不仅带头飞带头练,还在云海展开激烈“厮杀”。
戈壁大漠,老装备创造新纪录。某地导旅参加比武竞赛,打出了某型装备极限值,综合评分名列前茅。
雪域高原,雷达机动留下新足迹。某雷达旅派出机动分队,深入高原无人区,及时更新作战数据,让祖国“天眼”更明亮。
一项项新纪录、一行行新足迹、一组组新数据……谈起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年来的变化,官兵们有聊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大家表示:这一切得益于全军上下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固立了起来。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5年,练兵备战已成为部队的主责主业,研战谋战已成为官兵的第一责任。
党委向打仗聚焦,部队才会向打仗用劲。立起战斗力标准,党委领导先要立起好样子——
立起一切为战重心在战鲜明导向
我们采访的话题,从一个营长和一名士官的“伤疤”聊起。
去年初夏,某地导营奔赴大漠参加体系对抗,夜间隐蔽转移阵地时,营长曹超华鼻梁和右脸颊意外受伤。他咬牙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演练结束才去医院治疗。
几天后,该营中士熊枫在演练中手掌不慎被划出一条大口子,他只做了简单包扎,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
“这两件事启示我们什么?”该旅党委议战议训会上,大家的认识高度一致:上行下效。党委领导关注什么、倡导什么,部队就会重点抓什么、突出练什么。
立起战斗力标准,党委领导先要立起好样子。那年,航空兵某旅战机在海拔4000多米的陌生机场试航。那里冰封荒漠、高寒缺氧、天气多变,是航空领域公认的飞行禁区。
谁来首飞?每一次试航都是师长、团长、副团长和大队长们率先升空。
在该战区空军部队采访时,这样的故事官兵讲了很多。国产某新型运输机试训,师长第一个驾机飞高原,团长第一个驾机实施重装空投。某新型歼击机新大纲试训,旅长第一个升空飞极限飞边界……
群雁高飞头雁领。谈起这些,师旅团长们都说:领导干部率先首飞、带头练兵,既是空军部队一直坚持的好传统,更是党委领导率先垂范立起战斗力标准的生动缩影。
战区空军一位领导对此认识更加深刻:立起战斗力标准,“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党委向打仗聚焦,部队才会向打仗用劲。
前不久,一个难题摆在他们面前:演习即将展开,正赶上上级前来专项检查,该怎么统筹?
有人说,这次专项检查标准高、要求严,出不得半点问题,建议推迟演习,专心迎检。对此,战区空军领导态度鲜明: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战斗力标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不能因任何原因而削弱。
“上级检查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战斗力提升!我们不能一边说要立起战斗力标准,一边却在干影响中心居中的事。”最终,演习按计划推进,检查也顺利进行。
上级党委带头树立风向标,下级党委就会跟着把正指挥棒。为了战斗力,党委敢于为训练安全负责,领导敢于为问题责任担当。
一次,一名飞行员驾驶战机进行超低空训练,由于对训练场勘测不够细致,导致战机在山谷转弯时发生险情。
通报下来,这名飞行员内心忐忑。可没想到,师团各级领导首先查摆自己的问题,带领他和大家认真检讨反思后,耐心地给他做工作、卸包袱。为增强他的信心,时任师长还坐进后舱,鼓励他说:“大胆飞,你的技术我放心!”
这件事让他刻骨铭心。如今,这名飞行员已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带头飞、带头干,敢担当、勇作为,成了他的座右铭。
一切为了战斗力,中心才能真正居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才能向打仗用劲——
自觉用战斗力标准衡量所有工作
这两支部队的故事耐人寻味——
某地导旅调整组建后,人员从多个单位抽组。在专业对口率不高、新营房还没建好的困难情况下,他们临时在废弃的仓库、瓦房中训练攻关,为实弹打靶成绩连创新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装备无人机的某部组建后三易驻地,战斗力建设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节节攀升。多型无人机飞高原、飞海洋、飞大漠,多样化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不断攀升,5年来20余次圆满完成重大任务。
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两支部队的领导都说:部队刚刚组建,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始终坚持一条硬标准——干所有的事情都想着战斗力标准,衡量所有工作都用战斗力标准。
有了这样的标准,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应该怎么干,就会一清二楚。去年,面对上百项建设工程,战区空军把某综合演训场建设排到突出位置。原因很简单:这是战斗力急需的项目。
“凡是有利于战斗力提高的,困难再大也要推进!”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经费重点投向该项目。如今,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高原实战化训练效益大大提升。
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打不起来、轮不上我”的战备观,“重显绩、轻潜绩”的政绩观,“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安全观,“走过场、跑龙套”的训练观等便被部队上下摒弃。
某地导旅官兵对此感触很深。几年前,某新型导弹刚一列装,他们就展开远距离高原机动演练。很多人考虑到安全问题,劝他们慎重一些。对此,旅领导态度鲜明:不克服消极保安全的观念,就立不起战斗力的硬标准。
第一次过高原某山口时,一台装备车辆因故障抛锚,还有一台车辆险些发生翻车事故。让官兵们没想到的是,旅领导不仅没有畏难退缩,反而加大了演训力度。第二次挺进高原驻训,他们将战车开到无人区进行极限训练,还特意邀请生产厂家人员随行改进,使该型导弹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一切为了战斗力,中心才能真正居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才能向打仗用劲。采访中,大家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随着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实战化训练不断推进,过去的险难课目现在变得不难了,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
航空领域,海拔1500米以上的机场被称为“高原机场”,海拔2438米以上的机场被称为“高高原机场”。能否征服“高高原机场”,是衡量航空实力的一项硬指标。国产某中型运输机列装航空兵某部后,他们把挺进高原作为“硬骨头”专攻精练,填补了多项训练空白。
这几年,他们驾驶战机赴边疆、进大漠、飞远海、出国门,努力朝着战略投送力量的目标奋飞。前不久,该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编队,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5年来,战区空军部队官兵从战鹰的一次次起飞、雷达的一次次机动、导弹的一次次发射、航炮的一次次怒吼中,亲眼目睹了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带来的鲜明变化。
打仗意识不强,备战质量难提高。要真正立起战斗力标准,必须强化打仗心态临战状态——
心中的狼烟需要用使命来点燃
一个普通的机动通信营,却创造了耀眼的战绩:组建不到一年,在空军通信专业大比武中,斩获某专业团体第三名、故障排除单项第一名的佳绩;研究的训练流程,被空军机关拍成视频作为训练参考。
成绩从何而来?教导员何齐康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216根被打断打弯的地钉。这种三棱地钉,长70厘米,重3公斤,由精铁铸成,用于固定机动天线。用铁锤把地钉砸入地下三分之二,才能起到固定天线的作用。
近一年时间,他们打坏了216根地钉。记者看到,躺在仓库里的216根地钉,早已锈迹斑斑、破损扭曲,有的断成了两截,有的甚至拧成了麻花。
为啥练得这么狠?官兵说:练兵如打铁,战斗力是靠一锤一锤砸出来的。
“他们的秘诀,就是把训练当作打仗!”某基地副司令员郝井文感慨地说,过去练兵备战之所以存在“假热”“低热”和“忽冷忽热”的现象,根子就在于我们的打仗思想树得不牢、战斗力标准立得不正。表面上看“天天忙得像打仗”,但就是不“天天忙着想打仗”。
“打仗意识不强,备战质量难提高。要想真正立起战斗力标准,必须强化打仗的心态、临战的状态。”航空兵某旅政委周胤恩对此感受很深:去年初,该旅换装某新型战机,新大纲中一个险难课目摆在所有飞行员面前:战机在离地100米的高度突击,还要加载多个G的载荷。
这意味着,战机不仅要超低空飞行,还要不断俯冲和拉升。秒米之间,容不得半点闪失。刚开始,个别飞行员不理解,觉得这么危险的课目,未来战场上究竟有多大的实战价值?
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曾与外军联演联训和参加过重大演训的飞行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详实的飞行数据,让大家形成共识:战场上,这一课目不仅是克敌制胜的杀招,更是规避导弹袭击、提高生存几率的高招。
思想澄清后,飞行员对这一课目的训练热情高涨。
心中有没有敌情,训练大不一样。一位飞行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几年训练升级的经历:好不容易苦练加巧练,把飞行技术练得娴熟时,却因忽视电子对抗设备的使用,结果“飞得很好,却败得很惨”。
等到他克服这一问题,再次征战蓝天时,没想到对战选手再出新招、考评标准再次升级。结果,他因体系作战意识淡薄,忽视与地导部队的协同,在演训中又遭遇敌我不分的尴尬……
“现在的训练场,每一天都是‘艰难一日’,都像是战争来临的前一天。”谈起这些,这名飞行员特别感慨:现在“自由空战”各出奇招、险象环生,飞两个架次就累得精疲力竭、大汗淋漓。
一桩桩、一件件……走访西部战区空军部队,记者欣喜地看到,一切为战的鲜明导向已在部队牢固立起来,练兵打仗的氛围日益浓厚。
成绩面前,西部战区空军各级领导很清醒。他们说,立起战斗力标准,推进实战化训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