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担纲海洋强国建设使命

——青岛蓝谷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2019年12月03日09:43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连日来,青岛鳌山湾畔捷报频传。11月23日,落户青岛蓝谷的青岛大学华赛医学细胞和蛋白质药物研究院揭牌。

11月28日,青岛蓝谷管理局签约智慧科技产业园、琛蓝生物总部基地及恒拓海洋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压载水快速检测仪等5个项目。同时,蓝谷启迪海洋创新中心正式启航,旨在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集群创新的行业标杆和示范基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青岛蓝谷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被作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典型被点名表扬。

作为青岛发起“海洋攻势”的主战场,青岛蓝谷正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青岛市即墨区委书记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蓝谷发展规划获得了国家5部委的联合批复,承担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

打造海洋领域“国之重器”

今年4月,有海洋科技“航母”之称的大洋钻探船建设项目在青岛蓝谷获批立项,该项目瞄准国际前沿,规划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米钻采船,将成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查开发与大洋科学研究的“大国重器”。

在蓝谷,有中国海洋领域唯一获批建设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有中国唯一、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还有填补我国在海洋水下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空白的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及“可燃冰”开采试验基地等为代表的20余个“国字号”科研平台。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代表的20余所高校院所,以华录山东总部基地等为代表的500余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从海洋研发到成果孵化,再到技术交易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完成专利申请量770件。

创新生态的优化,助力重大科研攻关取得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的科技成果,辐射带动了深海推力器、浮力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探测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海燕-10000水下滑翔机创下最大下潜深度8213米的世界纪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下潜7000米;深远海科考船队实现27条大型科考船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船时(潜次)共享……

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连续举办两届国际海洋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举办四届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参与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首次在日内瓦以外城市举办的国际标准化论坛……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说,聚焦海洋攻势,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青岛蓝谷加强国际海洋科技交流与开发合作,在“透明海洋”“智慧海洋”、海洋“物联网”、深海资源科考勘探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在陆海统筹、海洋科研、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桥头堡”,推动我国海洋科技由跟跑向领跑跨越。

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次中俄北极联合科学考察为助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蓝谷强化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合作成立斯坦福青岛研究院,运行一年来,将美国硅谷创新团队、高科技项目引入蓝谷。

实施“蓝谷七条”激发海洋创新活力

引人才促产业发展,产业促人才集聚,蓝谷呈现“双螺旋”上升趋势。

肖焰恒说,青岛蓝谷围绕突破一批世界前沿问题和制约海洋科研、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双招双引”攻势的若干措施》,涵盖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蓝谷七条”新政目标性强,含金量高,提升了对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对于加快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完善企业成长培育、创新科技金融和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推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打造全球海洋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政策杠杆支撑作用。

在青岛蓝谷,随着“国字号”科研机构和全国知名高校扎堆落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目前,已有吴立新等院士74人,其中外籍院士近20人。引进青岛鲁信现代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等创投风投机构19家、基金规模达177.9亿元。

(责编:实习生(凌博)、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