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浪花白的首次海上之旅

2019年12月03日10:09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19名老班长在查干湖舰甲板上向着军旗庄严宣誓。王珂鳗摄

老班长同大海自拍合照。周演成摄

多年身着浪花白,却从未随舰踏浪远航。11月14日至19日,来自南部战区海军基层部队的19名即将退役的优秀士官代表,应邀参加“圆梦蓝色航程”活动。活动6天时间里,记者跟随这群从未出过海的“老山沟”“老观通”“老机务”们随舰出海,亲身感受新型舰艇的风采,体验舰艇上的战备训练生活,了解他们在鲜为人知的战位上,对祖国海疆与威武战舰的守望。

11月16日,距离老兵退役还有十几天时间。

这天清晨,分散在不同宿舍的老班长们不约而同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奔赴各自在战舰上的新“战位”。

8时30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海军查干湖舰解缆起航。刚刚和舰上官兵一同完成解缆的老班长伫立在前甲板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的大海。在舷梯口,身着夏常服站坡的几位老班长向愈行愈远的海港码头敬礼告别……

对于长期在舰上生活的官兵而言,这种情景再平常不过了。而对于南部战区海军这19名从未登过战舰的老班长来说,从这天起,将开启他们从未经历过却又一直盼望的海上圆梦之旅。

当了几十年的海军,却从没出过海

11月14日,是参加“圆梦蓝色航程”活动的19位老班长登舰的日子。

不到6时,一晚上醒了好几次的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雷达班长何革兵就起床收拾内务,并和同住的同期兵互相整理军容,何革兵紧张地道:“我们得把军容整理好,给舰上官兵留下好印象。”

紧张、期待、激动,是这19位老班长得知有机会登上战舰后一直转换的情绪。能够登舰出航,他们已等待了太久。

2003年,把一本《舰艇一本通》背得滚瓜烂熟的何革兵被分到某水警区。新兵时学习舰艇专业的他乐观地想:“最差也能在海边巡逻吧”。刚到驻地的那天晚上,四周雾气弥漫,何革兵想当然地以为四周是海洋。第二天早上才发现是在山顶上。山上浓雾连月不开,潮湿的被褥让他起了一身疹子,怕家人担心,他给家里拍的照片都以宿舍的墙为背景,说自己在舰艇上。

新兵入伍体检的报告单上评语一栏写的“水合”(水兵合格)二字,成了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雷达分队队长胡长庚十多年来不能忘记的念想,也是他解释11月18日早上老班长们分享军旅生涯感悟的座谈会上,一直把自己称为水兵的原因。

新兵训练后,胡长庚就学了水兵专业。分配去向时,看着同期兵提着包走,说去某驱逐舰支队,被分到了某快艇支队的胡长庚自我安慰地想:“他们上的是驱逐舰,我能上个快艇也行啊!”

但却没想到,坐在去支队的车上,眼看着离市区越走越远,离山越来越近。山路愈行愈陡,胡长庚的心也越来越凉。他知道,这是被分到陆勤部队了。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怀揣着还能调回舰艇部队的微弱希望,胡长庚开始了雷达专业知识的学习。直至2011年晋升三期士官,胡长庚知道这意味着自己要一直留在高山海岛,没机会去海上了。

舰艇是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雷达班班长刘达勇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朋友。说熟悉,是他在雷达图上看了30年;说陌生,是因为他从未能登过舰。2017年7月,辽宁舰编队在刘达勇所观测的海区停留了一天,这是这位老雷达兵距离舰艇最近的一次。

“发现目标,方位×××。”登舰的第一天,刘达勇就迫不及待申请体验舰艇雷达是如何操作的。“守海岛的时候,虽然每天都能看到海,但却从来没出过海。这次随着舰艇出海远航,看到了舰艇上的雷达长什么样子,也圆了我30年的一个愿望。”刘达勇感慨道。

“总以为当上水兵,就会与大海为伍,总以为当上水兵,就会与军舰相伴,谁知我当上水兵,却走进这崇山峻岭……”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炊事员陈伟在接受采访时唱起了这首在海军观通部队战友们口中流传的《高山水兵》,道出了无数“老山沟”“老观通”“老机务”的心境,19位老班长伴着新奇与憧憬,在大洋前进的查干湖舰上圆梦。

有人驰骋大洋,就有人守望深山孤岛

“检查一下,看看线路有没有什么问题。”11月16日晚,在舰上官兵的帮助下,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电气技师马春阳对舰艇设备进行检修,确认故障排除时已是子夜。登舰后,为了体验舰艇上电工班官兵的工作,老班长马春阳每天晚上都跟着他们一起去检修设备、夜间巡逻。

“海上风浪很大,让我感觉在维修的时候,脚下没根儿,不着地。”马春阳感慨道,曾经也无数次幻想在舰艇上工作,真正体验了以后才体会到,舰上战友不容易,很值得敬佩。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炊事班班长徐朝旭。11月17日晚,徐朝旭和同为炊事员的老班长陈伟、刘向明来到舰艇炊事班,体验在海上做饭和陆地做饭有什么不同。

“舰上这个没有明火的电磁灶不好掌握火候,舰身随着海浪摇晃也影响切菜做菜。”体验过后,徐朝旭深感舰上工作不易,炊事员还需要考虑如何用舰上仅有的食材把每顿饭都做得既可口又营养。

老班长佩服舰艇上的战友,交流经验的舰艇官兵也为老班长们长期在高山水岛守望深蓝而感动。

从一名炊事员成长为一级军士长的徐朝旭,自入伍被分到炊事班后,脑子里一直琢磨的就是怎么把餐饭做得让战友们喜欢吃。每次在外就餐,如果吃到好吃的他就回去琢磨出来。备受战友好评的一道鲮鱼罐头,就是把饭店原用的油麦菜经过多种尝试后换了种青菜,消掉了原本的苦味,让菜更加好吃。

11月14日上午参观军史馆时,在雷达岗位干了30年的某观通旅雷达班班长刘达勇看到墙面上写着“献身海防,常备不懈”的观通精神,内心感慨万分:“身为雷达兵,每时每刻,不论任务大小,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刘达勇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诺言。刚开始走进雷达机房的时候,看着密密麻麻的仪表按钮,高耸入云的天线,只有初中文化的刘达勇被吓蒙了。后来他下定决心,将仿如“天书”的专业书、雷达电路图、回波曲线图等搬进房间。海岛上的30年,刘达勇一直坚持翻看舰艇的图片资料、相关的图书杂志,识记舰艇的吨位、大小和在雷达上发现时的光点回波,还要求自己必须用肉眼验证、和资料比对,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侦察锐利的“鹰眼”。

和刘达勇一样,第一次登战舰的某观通旅雷达分队队长胡长庚也是个“老观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把舰上所有有雷达的地方都看了一遍。在观摩学习的同时他也不藏私,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与舰艇雷达兵分享。

胡长庚与舰艇官兵交流的是他当雷达兵十几年的经验成果。在海岛上,一直向往舰艇生活的他虽然不能近距离接触舰艇,但在坚持长期学习后,总结出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等辅助手段,去识别舰艇是什么船、来自哪个国家的。

“你用的这个方法我们也正在用。”11月16号晚上,在舰上参观时,工作内容相似的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某营四级军士长刘学文,和战舰辅机班班长张诗国交流起了经验。十多年来,刘学文练就了“一眼清”“一摸准”的本领。这套“听闻问切看”的方法给了张诗国不少启示。

“任何时候都要认真仔细,不要太依赖过往的经验,还是要多看多用手摸排。”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吊舱技师张少杰给舰艇官兵分享道。这也是他多年来秉承的信条,特种技师负责飞机的电源、飞控等,不能出丁点差错。

一次,在检查某型飞机时,张少杰发现一处控制的副线螺丝发生松动,如果不上手摸排,根据经验判断很容易忽视该问题,报告上级后在全师普查,及时排除了多起安全隐患。

听说有名老班长两次都因连续保障飞机安全飞行900个小时而荣立二等功,查干湖舰副政委陈皓亮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这是真本事!”

让陈皓亮服气的是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机械技师吴清杰。1990年刚入伍时,这个在山东平原地区长大的北方汉子一到了南方就起了一身疹子。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在机务岗位上一铆就是30年。部队驻地“水不清,路不平,灯不明”,吴清杰至今仍能回忆起从驻地坐在拖拉机后斗里往县城去,一路上飞扬的尘土。

30年来,吴清杰先后维护了8种机型,他说:“机务工作担负着飞机本身和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战友是把生命交到我们手里,不敢有丝毫懈怠。”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群向往深蓝,铆在深山海岛的老班长话语朴实无华,却在自己的战位上默默守望,为心之所向的战舰保驾护航。

穿上军装守望深蓝,脱下军装守护家人

“还没来得及适应舰艇的生活,就要离开了。”

11月18日的军旅感悟座谈会上,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四级军士长刘向明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丝遗憾。再过一天,查干湖舰就要停靠码头,而老班长们的军旅生涯也进入了倒计时。

即将脱下一身浪花白的老班长们,军旅生涯少有遗憾,但对家人都有愧疚,刘达勇在座谈会上谈道:“我在岛上干了30年,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但在退休后,只想多回家陪陪家人。”

女儿高考时,刘达勇本来想回去陪,但妻子说:“你本来就没长期陪着她,回来她可能会更紧张。”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刘达勇的心。这么多年,他的婚期因任务拖了3次,妻子生小孩他在岛上值班,他错过了女儿的成长,给家人太多亏欠。

“手机里的爸爸”,是胡长庚留给3岁女儿的印象,和胡长庚视频时,女儿经常会把正吃着的粥或者米饭挖一勺在手机屏幕上给爸爸吃。说起家人,即将转业的胡长庚既甜蜜又心酸,“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缺席了家庭这么多年。”

2015年4月,胡长庚休年假在家陪身患肺癌的父亲。回程前,父亲拉着他的手说:“你这一走,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一语成谶,这一别竟成永别,胡长庚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如今,胡长庚经常翻出父亲当年在新兵训练时鼓励他的信,休假回家便去父亲墓前坐坐,想和父亲聊聊在部队上的情况,可几次话未出口泪先流。

2015年的六一儿童节让老班长何革兵至今难忘。当时,4岁的女儿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女儿打电话问爸爸能不能来:“每次其他小朋友都有父母一起,就我没有。”最后任务在身的何革兵还是没能参加。聊起转业后第一件事,何革兵准备给妻子一个惊喜,今年是他俩结婚10周年,为此,他已准备了一年时间。“一直是妻子在家中操持,我亏欠他们太多,只希望之后一点点弥补回来。”

“我怕孩子长得太快,没来得及陪伴就已经长大。”今年清明节前后,南部战区海军某通信团四级军士长彭晏鹏,被小视频上的话一下戳中了心窝。2012年,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出生了。但直到现在,彭晏鹏还从没有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彭晏鹏说,转业回家后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了,把过去的亏欠给补上,然后“快乐地生活”。

11月18日晚,老班长们在舰上聊着未来各自的发展憧憬,不知道谁说了句:“明天就要靠码头了。”之前还热闹的宿舍突然安静下来,老班长们都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会再有机会相聚,随舰出海的机会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走下舰艇后,老班长们建的热闹的“圆梦蓝色航程”微信群没多久就沉寂下来,对话停留在老班长的一句——“兄弟们,我们有缘再见。”

(责编:实习生(凌博)、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