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军地携手,打赢“舌尖上的战斗”

——北部5省(区)野战军粮供应站试点建设座谈发言摘录

2020年01月03日09:40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军地携手,打赢“舌尖上的战斗”

军粮供应站是按照国家军粮供应指令、计划和等级标准,筹措粮源并为部队供应粮、油、豆等食品的地方力量。在部队跨区演训、快速机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军粮供应站能不能跟上部队实战化训练步伐,变传统的定点保障模式为前出、伴随保障模式?保障内容能不能从粮、油、豆向成品、半成品拓展?

围绕这些问题,新年前夕,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协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内蒙古等5省(区)粮食、财政等部门以及驻军部队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为打赢“舌尖上的战斗”集思广益、凝聚合力。

前出保障带来多重效益

张晓东(北部战区陆军保障部物资供应处处长):目前,部队饮食保障以自我筹措为主,外出遂行任务仍然需要组织力量跑市场、买副食、做饭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障效益。特别是到了交通运输不便的灾区、物资资源匮乏的地区,部队更难以获取持续、稳定、高效的保障。这就需要军粮供应部门延伸保障触角,及时为部队输送军粮、半成品、生鲜副食以及快餐食品,为部队野外饮食保障助上一臂之力。

常大为(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供应处副处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2019年年初,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会同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依托2个地级市的军粮供应部门,开展野战军粮供应站试点建设,力求把军粮供应站打造成为部队野战饮食保障的新生力量。前不久,试点单位全程参加某部演训,为多支参训部队及时保障7.2吨主副食品,并前送2400餐份的自加热快餐食品,大大提高了参训部队的野战饮食保障水平。

李正军(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处处长):这次演训,试点单位根据参训部队需求,实施主食半成品和免洗果蔬模块化配载供应,比由部队自身筹措并加工节省了大量时间。军粮供应部门预先筹措,事先配置,提供39个肉蛋类、8个水产类、69个蔬菜类保障品种,有效解决了部队野外饮食保障品种单一的问题。保障过程中,军粮供应站以坚实的市场基础和优质的协议企业为依托,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制度,弥补了参训部队防疫检验设备缺乏的短板。

供需双方需要顺畅对接

李忠民(吉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主任):由于军粮供应部门与保障对象分属军地两大体系,双方之间互不了解、互不熟悉等情况较为突出。要想供得上、保得快,就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顺畅对接,让保障行动融入军事行动,防止出现步调不一致、影响军事行动的现象。

高岩(黑龙江省军区保障局副局长):考虑到军粮供应部门业务上接受联勤保障机构的指导,可依托联勤保障中心建立军地联合指挥关系,战时基本流程可以设置为:任务部队逐级向战区联指提报饮食保障申请,联勤保障中心根据战区联指命令,向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报情况,按照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原则,向军粮供应部门下达保障指令。

白煊辉(北部战区空军保障部物资供应处副处长):部队保障任务通常时间紧迫,军粮供应部门在保障过程中,应在制度框架内尽可能地减少程序、加快进度。比如,账目结算既可以在保障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部队遂行任务结束后、时间较为宽裕的情况下进行。

曹庆状(山东省军粮供应中心主任):军粮供应站人员不穿军装,担负的却是军事保障任务,平时就要注重学习军事知识,以便和各军兵种部队实现“无障碍沟通”。同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快速机动能力,努力做到部队行动到哪里,军供部门就能保障到哪里。

抽组机构也要常态建设

张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供应处处长):考虑到参与军事行动保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应抽组建设野战军粮供应站,以更好地适应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的保障需要。试点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抽组机构,越要加强常态化建设。建议各省(区)粮食部门均成立野战军粮供应站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军地双方职责任务,逐一抓好规划设计、配套建设、组织演练、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推进野战军粮供应站建设走上正轨、进入常态。

陈立祥(黑龙江省粮食局二级巡视员):野战军粮供应站要实现常态化运转,就要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军事行动、军事训练的保障行列,既要保障各军兵种部队,又要保障民兵和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在丰富的保障实践中修订完善方案,锤炼过硬本领。

张金生(吉林省财政厅粮食贸易处副处长):应把相关政策用足用好,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既有人管事,又有钱办事。

于晓(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供应处副处长):建设野战军粮供应站是一个新事物,下一步需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力培训、军地对接等方面继续探索。虽然困难不少,但只要发挥好军地齐抓共管的优势,就一定能使军粮供应站的保障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使其尽快融入部队联合保障链条,为保障人民军队打胜仗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陈羽、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