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合理应对恐慌心理,打好情绪保卫战役

2020年02月15日10:43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人出现了恐慌心理。虽然恐慌心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在疫情和隔离全面解除之前仍然难以完全消除,有可能会继续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仍需学会合理应对恐慌心理。本文就从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克服恐慌心理。

首先 ,我们要了解疫情期间产生恐慌心理的原因:

第一,群体情绪蔓延的影响。国家全面进入疫情管控阶段时恰逢“春运”期间,隔离、封城、公共区域测量体温、社区管控和消杀、市内人少车稀等措施与现状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一种来自于全社会的群体性紧张和恐慌情绪。当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们谈论的话题也集中到疫情控制上,甚至周围有认识的人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这种群体恐慌情绪就会迅速大规模蔓延开来。

第二,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疫情期间,由于人们对疫情的高关注度,使得网络相关信息的传播数量、速度和广度都非常惊人,稍有不慎,也容易造成严重心理恐慌。关于疫情的网络信息既包括真实信息,也包括谣言。它们对恐慌心理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真实信息在疫情初期可能产生一定的恐慌,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产生的恐慌会小很多。而谣言对于恐慌心理的影响是一以贯之的。疫情初期有“多戴几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中国被定为疫区国”等谣言,现阶段有“上海突然出现3000例确诊病例”、“广州公交线路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停运”等谣言。这些谣言主要通过网络自媒体进行传播,高度迎合人们在疫情不同阶段的关注焦点,很容易令人相信,继而造成极大恐慌。

第三,个人理性认知的影响。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有的人可以做到冷静分析、有效应对;而有的人则紧张焦虑,情绪崩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人们原有的理性认知水平,这是决定心理恐慌水平的“心理底板”。如果“心理底板”本身坚实,无论怎样的外界影响都很难导致恐慌;如果“心理底板”本身脆弱,一点点小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产生高水平的恐慌心理。

其次,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应对恐慌:

第一,政府开展群体心理引导。疫情期间,政府应该多关注人们的恐慌心理,特别是群体恐慌心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引导群体心理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持续报道的关于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和方舱医院病人跳广场舞的系列新闻就属于非常有效的正面群体心理引导案例。看了上述新闻的人们能笃定地相信即便得病也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这个病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被治愈的,这就能极大缓解人们的群体恐慌心理。

第二,理性辨别网络媒体信息。首先,应该将官媒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等自媒体渠道发布的无根据的信息。其次,对于从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应该多渠道求证。如果看到一个看似重要的负面信息,不要急着恐慌,而应先去搜索看有没有其他主流媒体转载或者辟谣这个消息,然后再确定其真实性。

第三,努力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当出现恐慌心理的时候,可以用学习相关知识、转移注意、向他人倾诉、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例如,不少网友通过网络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断提醒病人们做看书、听音乐、跳舞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措施能够帮助人们有效调适心理,构建对于疫情的理性认知。这样能有效加强人们的“心理底板”,避免盲目的恐慌心理。(国防科技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周宓)

(责编:陈羽、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