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纪念>>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英雄故事

上甘岭走出来的真英雄

——抗美援朝老兵曾志宙的故事

2020年10月22日11:09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上甘岭走出来的真英雄

8月18日,在邵东市宋家塘街道华电星苑小区,记者见到了95岁的老兵曾志宙。老人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央视新闻频道,静默安详。

跨过鸭绿江,历经汉江战役、西海岸战役、小石洞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等,7次负伤,4次评残。从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里走来,老人的半生饱经血与火的洗礼。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志宙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并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负伤依旧冲锋在前

出生于战争年代的曾志宙,从小就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1949年8月,他报考中南军大长沙分校,9月底被选调转入西南军大第三分校学习,10月参军入伍。1950年3月于军大毕业后,他先后在12军35师炮兵团、中央炮兵基地野炮第10团、38军114师炮兵团等单位服役,在基层连队历任文化教员、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路上一直很激动。”回忆当年,曾志宙依旧豪情万丈。

1951年4月29日晚,曾志宙所在的38军在行军途中遭遇敌机轰炸,曾志宙被弹片刺入右下腹部,“当时惨不忍睹,好多战友牺牲了,还好我命大挺了过来。”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的冲锋一波接一波。曾志宙作为连队的指导员,一直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丝毫不顾身上的伤口。

“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士气高涨,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在之后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曾志宙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硝烟漫天的战争终于结束,曾志宙跟随部队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转业继续服务群众

1955年伤愈后,曾志宙转业到邵东县农业局。1960年,他响应组织号召回到老家杨桥公社,担任杨桥公社马皇大队党支部组织委员,立足农村继续干革命。

“当时国家正在试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老爷子兼任大队赤脚医生,每天忙个不停。”三女儿曾武君说。

为了掌握更多医疗卫生知识,曾志宙虚心向有经验的老中医请教,翻阅学习中西医内科、医宗金鉴等书籍。为提高社员群众对中草药的认识,曾志宙连续3年开设中草药学习班。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使用,药源越来越困难。曾志宙便组织专业队上山采药,还在大队园艺场开辟了几亩药园,种药90余种。

1973年的一天,曾志宙在山上采药时,不慎从山顶摔到半山腰的灌木丛。同行的卫生员将他救上来,劝他下山休息,他却拒绝道:“革命战士在战场上轻伤不叫苦,重伤不下火线。我的采药任务没完成,坚决不下山!”

在大队期间,曾志宙怀揣革命时期的一腔热血无私奉献,深受群众好评。他曾多次夜里摸黑渡河,只为及时给疟疾患者送药;为治好村民多年痼疾,他抄录多个单方验方,一一试药……

1978年8月,经过审批,曾志宙复职回到县农业局,2年后退休。

在英雄父亲的影响下,曾志宙的两个儿子和小女儿先后走进部队。“孩子们也成了军人,入了党,我很骄傲。”看着全家福相片里身着军装的儿女,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记者临走时,老人坐在沙发上,颤抖着手行军礼告别。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记,但那颗军人的赤子之心依旧火热。(肖霄)

(责编:陈羽、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