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沈阳、丹东追寻志愿军足迹,感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铭记历史,是最好的致敬
奔流向前的鸭绿江,见证峥嵘岁月;保持本色的志愿军老战士,讲述光荣历程……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记者参加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调研采访,来到辽宁省丹东市、沈阳市。一路走来,追寻志愿军足迹,感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获得洗礼。
在丹东,登上鸭绿江上的中朝友谊桥,这里曾是距离抗美援朝战争战场最近的地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友谊桥饱经战火洗礼,共受到敌机轰炸5000多架次。”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李宁宁说,“我们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坚决守好国门。”
与中朝友谊桥相隔近百米的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站在桥旁,仿佛仍能看见70年前的硝烟战火。1950年11月,这座大桥被美军战机炸断,残余部分仍伫立江上。累累弹痕,诉说着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不屈与无畏。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
位于凤凰山下的丹东市光荣院,环境优美。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老人胸前,各种奖章熠熠生辉。告别时,他敬军礼送我们,动作依然那么坚毅、有力!
“目前在丹东市光荣院里共有优抚对象40余人,大部分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退役军人,平均年龄87岁。”院长郑立新介绍。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抗美援朝英雄群雕,它生动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场面……”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里,讲解员在为参观人群讲解。
1951年,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原东北军区政治部修建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962年10月,抗美援朝纪念碑落成。陵园管理中心主任肖淑芬介绍,陵园安葬着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特级、一级战斗英雄和各级英雄模范100多位。
血战上甘岭、激战松骨峰……一场场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一股英雄气,升腾天地间,穿越70年时空,依然激荡人心。
今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护送灵柩的车辆从沈阳机场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0多公里的长街上,市民自发前来,迎接阔别祖国近70年的英雄。有人说:“这一刻,我深深理解了,为什么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迎回7批共716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全部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在丹东市振兴区滨江村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着31位志愿军烈士。这里是丹东市12处集中安葬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的陵园之一,也是当地唯一一处由村里出资修建的烈士陵园。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后辈,守护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站在滨江村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上,滨江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袁玉祥说。
雄赳赳、气昂昂,战歌永远嘹亮,精神永远闪耀。滨江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前的驻训集结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创作地,同时也是志愿军战勤医院所在地。村里很多人都是听着志愿军的英雄故事长大的,对部队、对烈士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就像亲人一样。这些年来,滨江村靠着发展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实。滨江村决定由村集体投资兴建烈士陵园。2015年9月20日,烈士陵园竣工落成。
近几年,每年的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周边的村民和学生都会来这里祭扫,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也来这里举行公祭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
袁玉祥说:“守好烈士英灵,就守住了幸福生活的根。不光我们这一代人要守,世世代代都要守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5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