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伊朗核科学家遇刺冲击中东局势

2020年12月04日08:22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11月27日,伊朗资深核科学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小城遇刺身亡,引起各国广泛关注。伊朗方面称,这是一次恐怖袭击。迄今为止,尚无国家、组织或个人宣布对此负责,伊朗方面初步认为此次暗杀行动由以色列策划实施。外界则“屏住呼吸”,观察伊朗可能作出的回应。

行动细节众说纷纭

在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后,关于此次暗杀行动的细节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既有“枪手刺杀说”,也有“遥控机枪刺杀说”,社交媒体上出现的遇袭现场视频和图片也与新闻报道情况不完全相符。

伊朗媒体最初披露的信息显示,法赫里扎德的车队遭遇了枪手袭击。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也支持“枪手刺杀说”。《纽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事发时,一辆停放在法赫里扎德车队附近的废弃尼桑汽车被人引爆,一支由12名枪手组成的武装小分队突然出现,一些人骑着摩托车,一些人从停在附近的汽车里走出来,并开枪射击。他们至少朝法赫里扎德开了3枪,然后毫发无损地逃离现场。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11月30日援引伊朗官方一份报告,又提出“遥控机枪刺杀说”,称这位伊朗核科学家是被远程遥控的机枪暗杀。报道称,11月27日,法赫里扎德和他的妻子乘坐防弹车外出,有3辆安全人员的车辆随行。途中,法赫里扎德乘坐的车辆被子弹击中,他以为车辆出现故障,下车查看情况。就在此时,一挺远程操控的机枪从一辆停在150米外的尼桑汽车里开始射击,击中法赫里扎德和他的保镖。随后这辆汽车发生爆炸。整个事件持续3分钟。报道还称,这辆安装有自动机枪汽车的所有者已不在伊朗境内。

有分析认为,媒体前后报道细节不一,可能是随着调查深入发现新的证据,进而对细节进行更正,也不排除在调查期间,伊朗有意释放一些错误信息迷惑凶手的可能。据专家分析,即便能够解决远程遥控机枪精确打击运动目标这类技术问题,仅靠一辆汽车上的遥控机枪顺利完成此次袭击的可能性也较小。

背后势力扑朔迷离

伊朗各界认为,执行此次暗杀行动,仅靠伊朗内部的势力难以实现。这背后应该有伊朗以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支持,被怀疑的对象首先指向以色列。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吉德·塔赫特-拉万希11月27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称“有重大迹象显示以色列对此负有责任”。

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11月3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在事发现场搜集到的武器上,印有以色列军工产业标识和参数。美国与伊朗关系专家、美国防大学近东和南亚中心教授贾瓦达·巴哈特表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两年前曾提及法赫里扎德名字的事实,使人们相信以色列就是此次暗杀行动的幕后黑手,此举是其2010年至2012年暗杀其他伊朗核科学家系列事件的持续。”

对此,以色列坚称毫不知情。11月30日,以色列情报部长埃利·科恩表示,自己不知道谁是凶手。对于伊朗可能的报复,科恩表示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正在必要的地方提高警惕”。

同时,也有人怀疑美国难脱关系。分析认为,此次暗杀行动目的更多在于进一步破坏伊核协议,并挤压美国新政府未来与伊朗的外交接触空间。美国务院曾负责核不扩散事务的前官员马克·菲茨帕特里克表示,伊朗的核项目早已迈过需要依赖个别科学家的阶段,此次暗杀行动不是为破坏伊朗的“战争潜力”,而是要破坏处理伊核问题的外交渠道。此前,拜登的外交团队已明确表示新政府将重回伊核协议的轨道。暗杀法赫里扎德,就是要在拜登政府上台前“暗杀”伊核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此次面对法赫里扎德遇刺事件选择了沉默。美国多名官员极力撇清关系,但其在中东的一系列举动耐人寻味。据路透社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的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本周将率团队前往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举行会谈。此前一天,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已返回波斯湾地区,这被认为是美国的预防性举措。

各方关注伊朗反应

由于法赫里扎德是伊朗国防部研究和创新机构负责人,此次暗杀又是在伊朗境内发生,令伊朗举国上下十分愤怒。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11月28日称,伊朗的首要任务是“对行凶者和下令暗杀的人给予明确的惩罚”。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伊朗掌握确凿证据,证明此次暗杀与境外某国或国家集团有关,或许会采取军事打击方式予以报复。其报复规模和方式,可能与今年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遭美国无人机袭击身亡后的报复行动相当。当时,伊朗向美国在中东的几处基地发射弹道导弹,破坏了一些设施,未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就在法赫里扎德遇袭后不到两天,伊朗议会便通过“解除制裁战略措施”法案,提出将浓缩铀丰度提升至20%或更高水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苏莱曼尼和法赫里扎德遇袭都起到了刺激伊朗推出相关核政策的“催化剂”作用。

多数观点认为,伊朗不希望卷入大规模战争。在当下美国国内权力交接的敏感期,伊朗应该会尽量降低触发直接冲突的风险。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事件将给伊核问题前景、美伊关系走向和中东局势变化带来新的影响。(刘国庆 梁国宏)

(责编:陈羽、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