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瞭望》——
从纳卡冲突看未来反无人机作战
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战事持续近两个月,直到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11月9日签署声明,宣布纳卡地区从莫斯科时间11月10日零时(北京时间11月10日5时)起完全停火,才标志着这场冲突的暂时结束。
在这场冲突中,由于两国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空中力量发展并不完备,都未形成完整的空战体系,难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空中对抗。因此,无人机便成为双方制空权争夺的有力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开战短短几周,阿塞拜疆军方利用无人机对地面侦察打击的特殊优势,使得亚美尼亚军方损失了百余辆坦克,甚至还利用无人机摧毁了其部署的“驱蚊剂-1”反无人机系统及多套9k33地空导弹系统。
无人机在这场战事中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不禁让人思考,面对无人机带来的强大威胁,难道没有有效的反制措施吗?未来战争中,又该如何进行反无人机作战呢?
火眼金睛——掌握战场主动权
尽早感知敌方无人机的威胁,是有效组织防御的前提。就目前来看,防空探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利用雷达。但是无人机的特点是体积小,飞行噪声低,雷达反射面小、反射波信号弱,很容易被雷达探测系统当作杂波过滤,进而导致雷达探测的效果受到极大削减。
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是提高雷达的功率,发展合成孔径雷达等,在提高雷达精度的技术上下功夫。其次可以通过全纵深分层配置近、中、远程雷达,层层探测,以提高发现敌方无人机的概率。同时,可以利用侦察无人机前出,抵近侦察。最终形成高精度,全方位,多层次的雷达探测体系。
但是雷达探测也存在一定缺陷。在纳卡战场上,阿方利用反辐射无人机,反过来追踪雷达探测信号,成功击毁亚方多个防空导弹系统。在未来战场上,雷达不应是侦察探测的唯一选项,而应该充分结合红外、卫星等多种探测方式,筑牢反无人机作战的火眼金睛。
软杀伤——于无形中建奇功
当前,针对无人机的电子干扰、诱捕等技术日趋成熟。早在几年前,伊朗就通过修改美无人机的GPS坐标,使美国一架RQ-170“哨兵”无人机降落在伊朗境内,成功实现了对无人机的诱捕。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由于无人机抗干扰能力较弱,且与后方主站的通信链路不可靠,易受干扰甚至屏蔽。故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技术手段来反制无人机。
从无人机运行的原理出发,通过电磁干扰等手段,阻断无人机与卫星的连接,使之无法定位或偏离航道;也可以中断敌方无人机与后方的通信链路,使无人机失控漂移甚至坠毁。只是当前大部分无人机都是自动或半自动控制,发射后,不需要主控站过多干预,所以中断通信所能取得的效果受到极大限制。
从网络攻防的角度看,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破解敌方与无人机的无线电通信协议,模仿敌方主控站与无人机建立通信,发送控制指令,让其误认为我方是大本营,从而实现无人机的捕获。
硬摧毁——铸成防空之盾
毫无疑问,相较于软杀伤,硬摧毁——通过导弹或其它方式进行的火力打击来直接摧毁无人机本身,是战场上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最有效办法。在纳卡冲突中,亚方在战场上就曾先后投入了“道尔”近战地空导弹系统、“山毛榉”M2中程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和9K333“柳树”单兵肩扛式地空导弹系统。
总的来说,它们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成功击落了部分阿方的无人机。但客观来看,这种通过导弹直接打击摧毁无人机的方式,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付出的成本从经济角度上分析却有些不成比例。
未来战争若要达到硬摧毁无人机的目的,有以下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激光武器,除了性价比低,激光武器还具有快速、灵活、精确、抗电磁干扰、成本低廉等优点,对常见“低空低速小目标”性质的无人机来说,可谓是一大克星。
第二类则是微波武器,与激光武器相比,微波武器的波束更宽、作用距离更远、受气候影响更小、火力控制更为便捷。不只能针对单个无人机的防御,对于无人机集群攻击也能起到防御作用。例如俄罗斯目前已经研制出的“微波炮”,若是能克服无法对空中运动目标展开有效攻击的缺点,则无疑是未来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的一大利器。
假目标——以小换大守底线
在防空体系失效时,布设假目标不失为一个妙计。兵者,诡道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假目标的使用在人类战争史上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二战期间,“假目标”战术即被各国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假目标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假目标不仅具有与真装备相似的外观,其对雷达信号、红外信号的反射特性也与真目标高度相似。在纳卡冲突中,从阿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看似战果颇丰;但结合各方报道,阿方击毁的目标中,实则有大量的假目标。
与硬摧毁的高代价低回报相比,假目标似乎更加经济,利用廉价的材料做成假目标迷惑敌人攻击,既消耗了敌方的弹药,也保护了己方的装备,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布设假目标归根结底是被动的不得已之举,在反无人机作战中,还是应以主动防御为主。
气象武器——特殊天气反制无人机
无人机因为自身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从而拥有极强的隐蔽能力。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无人机在使用时对外界环境有苛刻的要求。风速过高、降雨量过大、或者低温天气,都会大大降低无人机的可用性,严重的甚至会损坏无人机本身。
纳卡冲突中,空中力量处于劣势的亚方,为了减小阿方无人机带来的威胁,多次利用大雾、降雨的天气在山地间进行兵力机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阿方的无人机往往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由此可以设想,未来战争中若是想要反制敌方无人机,小型气象武器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制造局部地区的暴雨、大风、雷电等不良天气,可以有效限制敌无人机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气象武器的特点是“不分敌我”,即也会对我方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无法再正常使用无人机。因此,我们离通过气象武器来达到制约敌方无人机而己方不受影响的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赵腾达、袁现旺、马建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