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日本“文攻”中國:對華宣傳自始至終透著虛假【4】

2014年05月10日08:28    來源:中國軍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深度解析:日本是怎樣“文攻”中國的

 

  國際舞台:裝扮無辜,善耍“兩面派”。

  日本早就意識到輿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爭奪國際輿論這個“兵家津要”。當面臨涉及主權等敏感事件或歷史遺留問題時,日本往往利用話語體系跟西方更靠近的便利,裝扮無辜,將自己描繪成同威脅世界和平的霸權主義作斗爭,將爭端的責任推向中方。多次指責中方無理取鬧、故意挑起爭端破壞兩國關系,博取西方主流輿論的同情,其積極運作往往對西方國家領導人及其民眾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

  嫁禍於人,欲解危機。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后,日本經過50余家國內媒體輿論輪番炒作、誤導民眾后,於2012年策劃“購島”鬧劇,安排記者森安健接受英國媒體《金融時報》採訪,誣陷這一輪中日關系緊張是因中國人而起,撞船事件后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其實意在“緩和事態”,否則釣魚島可能被極度右翼分子買去,“可惜中國政府不理解”。這種謊話連篇的低級伎倆,實在是可笑至極!

  2013年,安倍啟動“地球儀”外交,如法炮制輿論,但國際社會已逐步看清其真實嘴臉,安倍的外交行動屢屢受挫。

  從歷史上看,日本的公關危機由來已久。早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就成功化解“襲擊高升號”和“旅順大屠殺”兩大危機事件。攻佔威海后,日本還在英國國際法專家面前演“樣板戲”,救治中國戰俘並在隨軍記者的見証下釋放他們﹔禮送北洋艦隊司令官丁汝昌的靈柩,以此在國際上樹立“文明國家”的牌坊。

  搶先佔位,顯示存在。在對外爭端中,日本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弱者往往會得到同情”,搶先佔位、先入為主,顯示“不公”。在對外事務中,自衛隊數度欲破樊籠,走出國門在國際上顯示存在。

  為了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激活軍國主義,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制造各種事端,特別是利用釣魚島及東海問題渲染“中國威脅論”。2013年10月23日,日本外務省在其官網上發布的所謂尖閣諸島(我釣魚島)和竹島(韓國稱獨島)歸屬日本的視頻,關於釣魚島的視頻為1分28秒,關於竹島的視頻為1分26秒,聲音和字幕為日語。外務省報道官表示,“此舉旨在讓國際社會正確理解日本領土問題”,但招致中韓兩國的強烈抗議。

  2013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當天,日本政府刻意安排東盟10國領導人會面,並集體簽訂了“經濟發展協議”,但日本媒體並不宣傳此次會議的經濟議題,而是大肆炒作所謂的“日本與東盟國家高度關切海洋安全問題”,以此誤導世界相信是中國單方挑起了海洋爭端、威脅東亞安全。隨后,安倍竟然就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表示“將與有關國家合作,要求中國撤銷可能妨礙飛行自由的一切措施”。

  惡人告狀,拉攏辯護。在誘導國際輿論時,日本往往會將自己裝扮為爭端的“受害人”,將中國包裝成威脅世界和平穩定的一方。冷戰之后,“中國威脅論”開始出現,日本積極配合經濟威脅、軍事威脅、糧食威脅、網絡威脅、模式威脅等論調,幫助不少國家戴上“有色眼鏡”,引發對中國和平崛起的質疑。但凡中日間發生爭執,日本都會通過輿論、外交等途徑,在國際上展開積極的游說造勢。

  2013年,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服役,《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進而成為東北亞地區唯一擁有航母的國家,並打算借此加強進入遠洋的能力。日美等國家正在警惕東北亞軍事平衡的變化。”

  針對中國反日游行示威,日本媒體片面報道中國個別城市出現的民眾過激行為,卻選擇性忽略掉更多城市裡民眾秩序井然游行的事實,給日本民眾造成“日本人在中國受到侮辱”的錯覺。

  總之,日本出現以上“病態輿論”的根源,有部分政客的“高熱不退”病根,還有不甘居島國的擴張“剛需”,有東盟的間接支持、美國的雙重標准影響,還有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國聲音“缺席”的因素。如今的中國,宣傳心態更加平和、自信、務實,宣傳手段更加科學、先進、立體,宣傳策略“軟”“硬”結合,必將在今后中日間的“輿論戰”中穩佔先機。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張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