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絕壁生死穿越
情況萬分危急!必須緊急處置堰塞體!但是路在哪裡?人員裝備怎麼進入?
突如其來的險情讓“水電鐵軍”始料不及——通往紅石岩堰塞湖的道路由於山體滑坡全部中斷﹔巨石堆滿壩面,大型直升機調運工程機械計劃無法實施。這意味著:要想排險,必須先把路搶通。
站在山頂遙望水位不斷上漲的堰塞湖,排險專家們心急如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必須第一時間搶通道路!”一道道命令發往一線指戰員。
前線指揮所指示,一路全力投入打通從巧家縣包谷?鄉通往紅石岩村和紅石岩堰塞湖的道路,確保大型機械設備能夠從陸路快速進入堰塞體﹔另一路從右岸出發,搭乘漕渡門橋從水路運送大型機械到堰塞體。水陸兩軍同時開進,戰斗一觸即發——
一條從包谷?鄉通往紅石岩堰塞體寬2.8米、長約29公裡的鄉村公路成了救援大通道。搶通后,不僅救災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進入巧家縣重災區紅石岩村,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大型設備直達堰塞體,開展排險工作。但,這是一次艱難的跋涉:其中1公裡路是沿半山腰穿過,有一段近百米的路基全部垮塌,成了“斷頭路”。隻有在懸崖峭壁上重新鑿出一條路。可誰也說不清下一次余震,會使途中的地質情況產生怎樣的變化和危險……
狹窄彎曲的山道上飛石不時墜落,四級警士長羅淵楨駕駛挖掘機艱難掘進,一側是大霧彌漫的深谷,另一側是陡壁的危岩,刀劈般的岩石懸在頭頂。突然,一塊落石頭砸挖掘機上,牽動機身猛地一晃,他迅速打開擋風玻璃跳到狹窄路基邊,驚出了一身冷汗,驚魂未定的他一口氣連抽了6支香煙,又繼續爬上駕駛艙踩下油門,轟鳴聲再次響徹峽谷。
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個小時過去了……1米、又1米……救援通道在不斷地向前延伸。在這條看似隻有近百米的懸崖路上,官兵們一干就是30多個小時,他們綁上鋼絲繩,從懸崖上方吊在半空中用手打鋼?鑽孔,採取“多打孔、少裝藥、控制爆破量”的方法對一個個“攔路虎”進行了高達7次的爆破作業。尤其在最后離堰塞體隻有600米的塌方路段,每推進10米都極為艱難,好幾次都是剛挖好道路,瞬間就被山體上方巨大的塌方體覆蓋。當推進到距堰塞體隻有50米左右時,又一塊40多方、數百噸的巨石擋住去路,由於怕引發塌方,官兵放棄爆破,使用液壓破碎錘如“啄木鳥”般一點點地分解了石塊。最終,這條原本計劃1個半小時打通的道路,硬是用了近15個小時才被搶通。9日凌晨,經過水電官兵長達120多個小時連夜奮戰,這條極為重要、唯一陸上通往堰塞體的通道全線打通。一時間,各種大型機械陸續開進堰塞體,鑽機聲、爆破聲響徹大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