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駐守在川藏線擔負養護保通任務的武警交通二支隊官兵來到西藏樟木烈士陵園,舉行以“緬懷筑路先烈 扎根雪域立新功”為主題的瞻仰、宣誓活動。
這座安靜的陵園裡,長眠著近百名上世紀60年代壯烈犧牲的筑路先烈。自1986年由青藏線移防至樟木口岸擔負14公裡“死亡線”養護保通任務后,武警交通二支隊先后有5名官兵不幸犧牲,長眠雪域。
與武警交通官兵同樣懷有崇敬心情的,還有受邀前來的筑路老兵——向長桂。上世紀70年代,向長桂所在的武警交通部隊852大隊五營二連奉命擔負川藏公路部分路段的改建任務。在古鄉冰川、唐古拉等雄關要隘,向長桂和戰友們展開施工大會戰……
一條公路,幾代軍民接力修筑,筑路精神長相承。在雪域他鄉,英勇獻身的筑路先烈和年輕筑路官兵,似乎在彼此凝望,完成筑路使命的無聲交接。
得知向長桂是一位筑路老兵,武警交通二支隊的“90后”戰士王浩猛說:“當年那樣艱難的情況下,筑路得有多不易啊!”
建設條件有多苦?向長桂說,那年部隊剛剛承接了川藏線的竹巴籠至海通溝、邦達至林芝等重點“咽喉”路段的整治改建任務,公路幾乎處於癱瘓狀態。老一輩筑路官兵在自然災害頻繁、施工條件簡陋、物資供應困難的情況下,腰系繩索,爬絕壁、溜懸崖,排險清障,鑽孔爆破,啃下近百處“硬骨頭”。老人感慨:“那時大家心中裝著黨和國家交給的使命任務,唯獨沒裝自己。”
能留在川藏線的建設者,遠非名利能夠主導,唯有堅強信念才能堅持。62歲高齡的向長桂回憶:在那種艱苦卓絕的施工環境下,每人一年要磨爛幾十雙手套,頓頓吃“脫水菜”……一些同志在高原獻出了寶貴生命。
回顧歷史的意義在於啟迪現實。武警交通二支隊副總工程師魏華奎說,這些年,他和戰友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把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多年來,一批批武警交通部隊官兵用鮮血和汗水凝聚成“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保通川藏天塹、鍛造交通鐵軍”的新時期川藏公路養護精神,使過去年通車不足半年的川藏公路實現了全年通車。
交流中,讓筑路官兵觸動最深的,是老一輩筑路官兵對黨和軍隊的無比忠誠。“扎根雪域高原建功立業,建設養護好西藏公路,保障暢通。為實現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科學發展道路貢獻力量。”向長桂語重心長地說:“要保持川藏公路的暢通,咱筑路兵要做的事太多了。”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