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為官當為“公” 從政須從“正”

■劉法峰

2014年08月28日05:23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為官當為“公” 從政須從“正”

  ●始終保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沉靜,保持“任有千般誘惑,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保持“功名如浮雲,我心如止水”的淡然,以光明磊落的過硬形象影響部隊、帶動官兵

  黨的十八大后,習主席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強調要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實現這“三個共享”,重要的是構建公平正義、機會均等的社會大舞台。領導干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把“公正”作為為官從政的根本信條,用心在公、用權以正、用人無私,不斷激發群眾實現中國夢的積極性、創造力。

  用心在公,擺正公與私的關系。《左傳》講:“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清代文學家劉鶚說:“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心正則公,公則不為私利所惑,正則不為邪惡所媚。宋朝包拯終生恪守“清心廉為本、公正大如山”,贏得“包青天”的美譽。檢驗一個領導干部的官德高下,根本的就是看能不能始終堅持公心。陳雲同志講過:“大家是為革命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容易,起初是干革命來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來越大,有人就隻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初心、忠於初心、守住初心,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惟有深扎理想信念的根,劃清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等基本界限,真正以焦裕祿、楊業功、范匡夫等先進典型為榜樣,學以修身、儉以養德、廉以生威,方能堅守正道、弘揚正氣。

  用權以正,認清權力和責任的本質。公正是為官之本、用權之繩。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時常面臨親情、名利等各種考驗,有的人在人情世故糾纏中喪失原則,在形形色色誘惑中沾染污垢,甚至釀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生悲劇,教訓極為深刻。楊業功《公仆銘》道:“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在不大,為公則靈。”領導干部手中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不是為己或為小團體服務的,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謹防權力私有化、商品化。“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用權公正,就要保持對群眾的敬重,把權力視作服務群眾的責任,始終謹守“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公,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覺按政策法規辦事、按黨性原則辦事、按條令條例辦事,對手中權力常懷敬畏之心,自覺做到謹慎用權,廉潔用權、秉公用權。用權公正,就要保持對正義的崇敬,經常捫心自問,始終保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沉靜,保持“任有千般誘惑,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保持“功名如浮雲,我心如止水”的淡然,以光明磊落的過硬形象影響部隊、帶動官兵。

  用人無私,校正選人用人的偏差。“治國之道,務在舉賢﹔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選賢任能、舉賢薦能,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考驗其黨性作風、修養品格。做到用人無私,離不開公平的准星,應堅持看獎杯更重口碑、看學歷更重能力、看承諾更重實績、看印象更重形象。用人無私,離不開民主的制度,應堅持把耳朵放在群眾中,把腿邁到基層去,走實民主推薦、政績考察、民意考評、素質考核程序,充分尊重個人表達權、基層建議權、機關考核權、常委把關權,確保優中選優、用優汰劣,切實讓作風好、素質強的人響起來、香起來。用人無私,更離不開嚴實的作風,應堅持以堅強黨性破除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的思想,以秉公用權破除憑感情、講關系、圖私利的功利行為,以嚴格自律破除以上壓下、獨斷專行的家長作風,以公開踐諾破除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虛浮之風,以整治“拉關系”、“走后門”、“論資排輩”等歪風邪氣,引導官兵為實現強軍目標而頑強奮斗、建功立業。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