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中有則《愚人食鹽》的寓言,講的是有個愚人到別人家裡做客,主人請他吃飯。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便往菜裡加了點鹽。加鹽之后菜的味道變得鮮美,這人便想:“菜味鮮美是由於加了鹽,那麼鹽豈不是更好吃嗎?”於是,這人回去后上街買了些鹽,放進嘴裡就吃,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時候,做事正確還是錯誤,其實就在“度”的兩邊。工作生活中,我們應常思“度”的哲學,做到不過度、不失度。
做人有厚度。厚度就是寬容厚達。“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做人寬容厚道,實實在在,表裡如一,就如冬日的斜陽,夏日的和風,能容得下鮮花,也能容得下荊棘,人品德行能打動人,會讓人信賴、感到踏實。作為朋友,可交﹔作為同事,可信﹔作為兄長,可敬﹔作為領導,可從﹔作為下屬,可用。
做事有尺度。尺度就是原則標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做事要講原則標准,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卻不能做。做與不做,看符合不符合黨紀國法、黨性原則,符合不符合道德標准,符合不符合客觀規律。該做的毫不猶豫,盡心盡力,堅定不移,講求效率﹔不該做的堅決不做,毫不動搖。
學習有深度。深度就是鑽研的水平。“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習的過程就是探索研究的過程。事物的本質從不了解到了解,到掌握,到靈活運用,都是在多學多思多悟、持之以恆的學習中得來的。“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惟有崇學業廣,才能根深葉茂。
生活有態度。態度就是人生的取舍。“境由心造,福由心生”。有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態度決定方向,改變行動,成就未來。生命的態度在於奉獻,在於“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合,乃利貞”。
工作有力度。力度就是做功的強弱。“心在哪裡,哪裡就會有寶藏”。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用心投入。力度主要體現在落實上,“一分布局,九分落實”。有力度,就要強化落實的態度,嚴格落實的標准,提高落實的效率,研究落實的方法,以十足的干勁抓好落實,完成好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