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嚴格防范網絡失泄密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關注的重點。我軍提出的《嚴密防范網絡泄密“十條禁令”》同樣體現了軍委、總部治理網絡失泄密問題的堅強決心。近年來,全軍官兵依法上網、科學用網意識顯著提升,違規用網、失泄密現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然而,筆者在基層調查發現,有些單位在落實“十條禁令”中還存在一些偏差——
一是抓“十條禁令”落實層層加碼。部分單位對“十條禁令”不斷細化,把不該歸入網絡泄密范疇的內容也強行歸入進去,出台了名目繁多的配套細則、規定,導致在抓落實過程中偏離了主題。二是對“十條禁令”理解出現偏差,導致抓落實方法失當。疏堵相交,放管結合,是防范網絡泄密比較合理的手段。然而,落實“十條禁令”出現了越管越“寬”的現象,使“十條禁令”變成了“N條禁令”。例如,有的單位出台了“禁止使用電子設備規定”。官兵們質疑,電子設備隻要不觸網、不涉密,跟“十條禁令”有何相干?對於不涉軍、不涉密,又不能發射信號,卻能豐富大家業余生活的電子設備,不應“一刀切”禁止使用。落實“十條禁令”,不能成為機關抓建網用網工作簡單化甚至偷懶的借口。
毫無疑問,制定“十條禁令”就是為了規范部隊官兵上網,促進安全合理用網,我們抓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應該回到本源。許多部隊開設了軍營互聯網網吧,一些疏堵結合的做法非常值得稱道。管理者在實踐中引導官兵怎樣用網,面對面地演示失泄密種種案例,狠抓並徹底杜絕官兵私自上網、違規將涉密載體接入聯網設備,“十條禁令”自然而然地進入官兵腦海,生根發芽。
當然,真正抓好“十條禁令”的落實既需要智慧和精力,也要有創新抓落實的勁頭。例如有些官兵提出,社會上手機、數碼相機的使用日益普遍,軍營能不能對使用時間、地點、范圍和功能進行明確細致的規定和有效管控?對微信、支付寶等,可不可以在非涉密崗位或者文職人員群體中逐步放開使用,在放管結合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管理經驗?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必將更加廣泛地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斷創新和完善網絡管理手段和方法,既是對各級領導綜合管理能力的嚴峻考驗,也是保証官兵安全用網的必然要求。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