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90年亞運會開幕式,當時的北京萬人空巷,舉國上下無不矚目。相比之下,國人對仁川亞運會開幕的關注度顯然不比當年,同一天中國網壇一姐李娜退役的消息,幾乎可以和亞運開幕報道“分庭抗禮”。亞運會真成“雞肋”了嗎?非也,用好這塊“磨刀石”,對於中國競技體育固強補弱極具意義。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我們競技場上的短板是什麼?是田徑、游泳和三大球。放眼近幾屆奧運會,中國軍團奪金摘銀總是跳水、射擊、體操、舉重、羽毛球、乒乓球等優勢項目,上述短板難有突破。和奧運會賽制、設項極為相近的亞運會,無疑為奧運練兵提供了絕佳舞台。
征戰亞運,中國田徑選手的優勢毋庸置疑,但在國際賽場則鮮有佳績。在仁川,張培萌能跑多快?李金哲能跳多遠?鞏立嬌能投多好?競賽成績比金牌更重要,中國田徑“希望之星”的表現,直接影響著裡約奧運的備戰,他們必然會拼出全力。
相比田徑場上的對抗,泳池內的競爭更具練兵價值。本屆賽會最大的看點,就是孫楊和朴泰桓的泳池“巔峰對決”。對孫楊來說,能在以最大競爭對手朴泰桓名字命名的場館裡取勝,必將為征戰裡約積累更大的自信:“如果能在那裡贏他,意義會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泳軍的壓力不光來自東道主,日本游泳隊目標明確:戰勝中國隊。兩路夾攻之下,中國泳軍如能勝出,那麼指向奧運的劍鋒必將更加銳利。
“三大球總體成績不好,全國人民很不滿意。這和我們競技體育輝煌成績形成落差,和我們不斷攀升的國力也不相符合。”中國代表團團長劉鵬的話很坦誠。且不說不爭氣的男足,就是曾稱霸亞洲的女排和男籃,這兩年都出現了王位不穩的隱憂。仁川亞運,正好為三大球一展身手提供了舞台。對於這些項目來說,亞運會就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如果成功,就能為備戰裡約奧運積攢足夠的底氣。
在仁川,中國軍團是否能夠蟬聯金牌榜第一,其實沒有多大的懸念,用足用好亞運這塊“磨刀石”,補足短板以利將來,無疑是中國軍團備加關注的重中之重。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