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青春,因理論滋養而多彩

 銀 軍 龍紹華 鄧忠開

2014年09月24日05:45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青春,因理論滋養而多彩

古田會議永放光芒(篆刻)

  周建遠作

  “都說青春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我們卻很清醒﹔穿上軍裝就是普通一兵,烽火硝煙裡看我們浴血搏擊……”

  第14集團軍某旅的41名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身穿迷彩服,腳蹬作戰靴,唱著這首旋律激昂的軍歌,走進駐滇部隊的一座座軍營,用真摯的感情和官兵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黨的最新聲音,在青年官兵中引發熱烈反響,被譽為戰士身邊的“講師團”。

  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為啥如此受歡迎?該旅旅長張永明的評價很有道理:“大學生士兵文化程度高,理論功底扎實,自身學得好、做得也好,善於用兵的語言講解、以兵的思維傳播,戰士們願聽愛聽,聽了既解渴又解惑!”

  讀原著 設網頁 做卡片

  情感共鳴讓理論學習有滋有味

  在許多人看來,理論學習是件枯燥的事情,然而在這群大學生士兵看來,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尤其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有故事、有真情、有知識、有文化,文風清新朴實,語言接地氣,一旦學進去了,就會感覺到有滋有味,收獲很大。

  有滋有味的學習源於強烈的感情共鳴,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因敬仰而關注,因關注而捧起了書本。”

  列兵郝偉彤的敬仰之情源自一個電視畫面。小郝動情地說:“2013年11月下旬,習主席在沂蒙老區考察時,親切拉著一位老人的手去他家看望,就像拉著自己的長輩一樣,那情景讓人心裡特溫暖,我覺得習主席對老百姓真好!”

  從那天起,郝偉彤捧起了習主席的講話,邊學邊記,寫了上萬字的學習體會,成了優秀理論骨干。

  上等兵李文婷學理論的最初動因來自異國他鄉。去年6月,正在泰國曼谷大學留學的表妹楊梅特意打來電話:“習主席到你們部隊視察沒有,是不是和電視裡一樣親切朴實?”

  表妹的好奇是有根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劃設防空識別區、懲治腐敗、改進作風、改善民生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出台,在國際上擴大了中國的影響,華人華僑對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贊不絕口,好評如潮。

  表妹的好奇激發了李文婷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她告訴記者,現在隻要習主席在電視裡露面,她都會目不轉睛地看﹔隻要習主席的重要講話一發表,她就會找來認真研讀。總政下發的《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她讀了好幾遍,旅政工網上“晒”著她的好幾篇學習體會。

  “帶著感情容易學起來,帶著問題才能鑽進去。”被戰友們稱為“問題大王”的戰士蘇美華,在學習中收集整理了68個具體問題。蘇美華帶著這些問題和戰友一起讀原著原文,既從中找到了答案,也掌握了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方法,收獲很大。過去連隊召開理論辨析會,蘇美華不敢上台,因為腦子裡沒有東西。經過兩年的理論學習,她覺得自己內心豐富了,也掌握了表達技巧,參與理論辨析時邏輯嚴密,有理有據。

  針對90后戰士愛網求新的特點,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在旅政工網上設立“學理論專題網頁”,開設有“士兵風採”“理論疑點解析”“強軍論壇”“理論之星”等欄目﹔開通了理論學習博客,梳理出200多個理論要點﹔建成了30多萬字的理論學習“數據庫”﹔用文字加卡通的形式制作了上萬張小卡片,供戰友學習領會背記。

  上講台 作輔導 答疑難

  用兵言兵語傳播黨的創新理論

  “戰友們,我在大學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今天,我要帶大家來一次紅色之旅。”

  在步兵營的講台上,上等兵黎芮的開場白吸引了官兵的眼球。

  “旅游的第一站是王建洲烈士之墓。在一次邊境戰斗中,咱們營年僅20歲的王建洲同志壯烈犧牲,清理遺物時,戰友們發現了他《寫給媽媽的日記》。這本浸染著烈士鮮血的日記,不知感動過多少人!”這堂題為《實現強軍夢重在行動》的課,黎芮從“烈士對母親的訴說”入手,圍繞“烈士獻身為什麼”“軍人對家國的責任”“怎樣當合格戰士”3個層次,以旅游加解說的方式層層遞進,把習主席關於強軍目標的重要論述巧妙貫穿其中,講得既生動又深刻,令在座的戰友久久難忘。

  “像這樣的理論輔導課,大學生士兵已經講了107課。每一課形式都比較活,主題也比較集中,課堂上互動熱烈,氣氛特別活躍。”旅政治部主任胡迅告訴記者,為了傳播好黨的創新理論,該旅發揮大學生士兵在學校接受過系統教育、有一定理論功底、口才好、親和力強的優勢,讓他們擔任基層理論骨干,利用業余時間和教育日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效果比預想的還好。

  為提高授課質量,旅機關抽調5名“四會”優秀政治教員,對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進行系統培訓,並以評委會現場投票的方式,把表達能力強、教姿教態好、授課方法活、知行統一的人選拔出來,發給授課資格証,未獲資格証的不能外出授課。這一招有效保証了宣講質量。

  用身邊人身邊事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是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的一大特點。列兵羅靜為講好輔導課,主動深入到兄弟連隊,收集部隊歷史榮譽、烈士事跡、戰友故事,還就大家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疑點作問卷調查。因為課前“功課”做得好,對戰士所思所想了然於胸,又有大量的身邊人身邊事作支撐,羅靜的課講得很接地氣。

  因為講得好,慕名邀請他們輔導講課的駐地社區、學校逐月增加。年初以來,他們應邀走進社區、學校和家鄉,為青少年和父老鄉親作了29場報告。

  9月上旬,回族士官瓦銀婭在老家貴州普安縣青山鎮休假時,受縣人武部之邀為民兵講了一課,題目是《強軍夢也是民兵的夢》,反響很好。9月11日,小瓦又趕到高潮村蔣家灣組,為少數民族鄉親們宣講黨的民族政策,回答了孤寡老人盧德元關於醫保的幾個具體問題。鄉親們夸獎說:“瓦銀婭當兵幾年出息了,是村裡的驕傲!”

  大學生士兵宣講不隻限於講課,他們根據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創作了一批情景劇、歌曲、小品、相聲、舞蹈等文藝作品,在訓練間隙或授課輔導時為官兵表演。剛提干當排長的陳小娟,帶領大學生士兵開發出理論學習闖關游戲,讓戰友們在“電玩”中加深記憶,深受官兵喜愛。

  解心結 提建議 治污染

  用理論學習成果解決現實問題

  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回答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大學生士兵的探索可圈可點。

  今年6月中旬,當得知自己提干無望時,瓦銀婭一度情緒十分低沉。受命赴朱日和參加演習,她心裡仍翻不過去這道坎兒。

  坐在北行的軍列上,上等兵楊洪梅拿出一摞印有習主席講話要點的小卡片,小聲念了一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

  念者有心,聽者有意。瓦銀婭聯想到自己剛剛經歷的挫折,重新捧起原著一頁頁讀下去,感覺心結慢慢解開了。在搖搖晃晃的列車上,她寫下自己的感悟:“軍官夢破滅了,但我的人生理想並未破滅,隻要努力,我相信我的未來依然美好。”演習場上,瓦銀婭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細心的上等兵王成成和下士高亞楠發現,訓練中有一些坦克圍著訓練場勻速繞圈圈。王成成查閱有關資料時大吃一驚:坦克摩托化小時成本上千元,這樣的訓練不太符合戰術要求,訓練資源浪費太大。隨后,她和戰友們一道,通過旅政工網給“首長信箱”發了一條建議:請關注訓練資源的隱性浪費問題。沒過幾天,訓練基礎不牢的坦克駕駛員紛紛走進模擬訓練室“回爐”。

  藏族下士旦增白瑪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為自己家鄉促成了一件事,心裡別提有多美。

  今年3月,旦增白瑪回到西藏曲鬆縣堆隨鄉探親,看到山村裡到處飄著白色塑料袋,既難看又污染環境。鄉親們說,村裡不時有牛羊因誤食塑料袋而死亡,很可惜。旦增白瑪靈機一動,何不說服當村民組長的媽媽,帶領鄉親們治一治這白色垃圾!

  開始媽媽並不同意,說農活很忙,哪有時間管這閑事!旦增白瑪耐心給媽媽講保護環境的好處,媽媽被說服了,帶領鄉親們清理了山村的白色垃圾,並在十裡八村第一個建成垃圾堆放點。

  類似的事還有不少,胡迅掰著指頭,一口氣數了20多個,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學習、踐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既幫助了他人,更成就了自己。近年來,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干的訓練成績全部達標,多數考取了通信、駕駛等級証書,有5人提干、5人考上軍校或士官學校。

  “當戰爭來臨,我們的隊伍裡隻有勇士沒有懦夫。”大學生士兵用嘹亮的歌聲,唱出了他們躬身踐行強軍目標的心聲,也唱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圖①:大學生士兵蘇美華在訓練場為官兵答疑解惑﹔圖②:下士陳麗和上等兵楊通新利用電視直播系統與全旅官兵交流學習體會﹔圖③:上等兵魯聰慧在旅榴炮營為官兵授課。 彭 田、彭國良攝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