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這塊金牌就是要彌補一下,殺一殺日本隊的士氣。”孫楊搶走400自金牌后,還不忘奚落下對手。
游泳比賽開始后,孫楊、朴泰桓與萩野公介之間的口水戰連綿不絕,而這當然要歸功於選手的唇槍舌劍,媒體的推波助瀾,粉絲的火上澆油,更要歸功於某運動品牌的那幾則“下戰書式”的電視廣告——
孫楊從水中一躍而起,露出8塊腹肌的漂亮人魚線,並以戲謔的口吻道,“朴先生,上次亞運會,你打破了亞洲紀錄,真厲害!不過,那個紀錄已經被我破掉了哦!今年,在仁川,有本事就贏回來吧!”廣告中他還頗為自信地表示:“打個賭吧,朴先生,輸的請吃烤肉。”
首戰丟金后,網絡上是鋪天蓋地的責難,膚淺、自負等字眼頻繁出現,吐槽、段子、冷笑話更是隨處可見,孫楊被徹底“玩壞了”。“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中國人自古就深諳此道,所以很多人無法接受孫楊式的高調和強勢。
其實,體育競技中除了實力與技巧的比拼,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的較量,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聞風喪膽、四面楚歌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讀過——
賽前口水仗,在競技場上比比皆是。“狂人”穆裡尼奧每逢重要比賽,他必施展“大嘴功夫”,向裁判施壓,向對手挑舋,向媒體放煙霧彈……目標隻有一個,勝利!拳擊比賽的口水戰更為凶猛,甚至還發生過拳手在賽前由“口水仗”演變為“全武行”的鬧劇。而這,自然也是媒體所喜聞樂見的猛料。
韓國媒體爆炒“孫楊挑舋朴泰桓”,其實也屬無奈之舉。亞運會巨星寥寥無幾,韓國民眾漠不關心,媒體需要賣點來吸引眼球。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孫楊和朴泰桓隻要是面對媒體,就有意無意地表現出明顯的輕視或傲慢,孫楊的隔空喊話用的是韓語,用意昭然。而兩人會面卻往往相當和氣——今晚,孫楊賽后在泳池中用受傷的左手舉起朴泰桓的右手,贏得現場一片歡呼。
其實,在韓國人的地盤上,對他們的全民偶像“吐口水”,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僅此而已。不過,對於孫朴和萩野3人來說,也並非全是壞事,至少是一種前行的動力。
只是不知道,孫楊和朴泰桓有沒有兌現諾言——請萩野公介吃一頓讓人直流口水的韓國烤肉!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