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建軍節。聯合國馬裡穩定團(聯馬團)特意選在這一天,為中國首批赴馬裡維和部隊授勛。此前,聯合國向中國政府發來通報,褒獎在馬裡的中國維和軍人。
“你們為促進聯馬團工作全面順利展開發揮了重要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哈克如是表示。
過硬素養展示大國形象,聯馬團司令卡佐拉少將說——
“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隻有區區170人,卻要擔負起包括聯馬團東戰區司令部防衛警戒、荷蘭營區安全防衛、快反巡邏護送、中國二級醫院安全防衛和中國營區防御在內的5大任務,警衛分隊憑借過硬的素質和果敢的擔當,贏得了聯馬團官員和維和友軍的高度評價。
部隊抵達任務區后,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建設防御工事。9天后,一座具備阻絕、掩護、監控功能於一體的防衛工事就拔地而起。
后來,聯馬團東戰區召開會議,司令桑貝命任務區維和部隊立即以中國營區防衛工事為樣板,強化防御和警戒,阻絕汽車炸彈等恐怖襲擊。
接防戰區司令部是警衛分隊的核心任務。除夕受命,大年初二接防,兩天時間他們創造了防衛建設新速度,制訂包括處突預案、哨卡管控、職責權限等標准程序,順利通過聯馬團審定。
接防后,分隊立即針對各種襲擊類型進行不間斷戰術演練。為做到提前預警、以懾止戰,快反排官兵一抵達就開始在防區內巡邏警戒,總結出“標識警報、電磁干擾、延時規避”等規避伏擊技戰術。聯馬團司令卡佐拉少將視察時贊賞地說:“擁有你們是我們的驕傲。你們紀律嚴明、堪當重任,是精英中的精英。”
6月11日,一輛滿載榴彈的皮卡沖進駐扎在馬裡北部城市阿蓋洛克的乍得維和部隊營區,造成6死9傷。皮卡被涂成白色並印有UN標識,偽裝成聯合國車輛。
“戰例研判后,我們立即在檢查杆外側安裝了自動監控頭,遠程遙控檢查。”負責司令部正門防衛的二排長劉慶偉說,從最外圍的檢查杆、破胎器,到S形路障、防御沙牆、火力阻擊,分隊共設置了7道防線,足以將汽車炸彈拒之門外。
不僅設施完善,官兵們也個個都是好手。維和部隊指揮長、警衛分隊隊長張革強說,分隊的狙擊手均能從400米外一槍命中移動中的氣球,哨兵3到5秒內即可完成從警告到擊斃5個武力升級程序……
親眼目睹戰區司令部防衛體系“成長”過程之后,阿根廷海軍退役軍官、聯馬團安全官侯賽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專業、最負責、最高效的警衛部隊。
開創我維和部隊為外軍防衛先河,荷蘭維和工兵分隊隊長克裡麥利少校說——
“能夠得到中國警衛的安全防衛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如果把加奧比作火箭炮襲擊標靶的話,那麼機場就是靶心。”分隊政委徐文聯介紹。9個多月來,加奧地區遭火箭炮襲擊近30次,其中72%的炸點位於加奧機場一公裡范圍內。
年初,荷蘭工兵大隊開始在機場附近建設營區。該大隊通過聯馬團請求中國警衛分隊為其提供安全防衛,這是我軍自1990年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首次派安全部隊為外軍提供安全防衛。
沒有水電和住所,隻有一棟廢棄的車間供換哨士兵休息。擔負任務的警衛一排建設了阻絕哨卡和防御工事。他們每天天一亮就乘步戰車趕到,直到荷蘭方面施工完畢才趕回營區。
據聯馬團掃雷辦一名官員介紹,馬裡境內近半數地雷伏擊事件發生在加奧地區。“往返途中也是防范重點,丟棄的彈夾、異形的石塊也許就是詭雷。”細心的駕駛員陳天洪通過反復觀看行車錄像,把一路上哪裡有轉彎、轉盤、涵洞、彈坑等熟記心底,一發現異常立即發出預警。中士鄒守祥設計出自動報警裝置,置於防區進出口和要害部位,一旦有可疑人員經過,就會觸發機關。
“2號哨位報告,一輛可疑的皮卡向我急速接近”,一天上午哨兵李成龍突然報告。此時,這輛可疑皮卡距防御前沿僅有400米。“各組注意,迅速按3號預案執行”,一排長楊開金下令后,兩輛半掩於地下的步戰車,轟然發動,躍出沙坑,前出支援。3號哨位反器材狙擊彈已上膛,狙擊組迅速調整射擊角度,借助預定參照物瞄准。值班翻譯蓋慶通過電台將情況告知正在作業的荷蘭工兵,並要求按1號協同方案執行。當該皮卡距離防御前沿150米時,刺耳的警報聲驟然響起,或許是意識到防御力量的強勢,可疑的皮卡迅速轉向逃離。
荷蘭維和工兵分隊隊長克裡麥利少校說:“中國警衛非常出色,能夠得到中國警衛的安全防衛是我們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安心建設,不必擔心安全問題。”
為了和平建起安全綠洲,加奧市長迪亞羅說——
“你們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地處零度經線上的加奧古城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曾是桑海帝國首都。千百年來,當地人民祥和地生活著。然而,2012年的政變打破了這裡的寧靜。
“一下飛機,我就看見彈痕累累的候機廳。在平整營區場地時,還發現了未爆步兵雷和彈片。”這是作戰參謀孫寶瑋對馬裡的第一印象。
中國營區位於加奧第八區,區長是88歲的老人杜爾。他說:“戰亂時,極端分子搶走了我們的東西。中國軍人來了,我們感到很安全,每晚都能安心入眠。”今年3月的一天,杜爾患腹瀉導致身體虛弱,軍醫趙軍多次上門診治,不僅治好了病,送了常用藥,還留下聯系方式:“需要幫助,隨時呼叫”。
遂行任務的同時,警衛分隊還積極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先后向布隆谷地聯校、加奧“和平·和解”協會和貧困村民贈送了文化用品以及食物。
“中國軍人在馬裡架起了一座通往和平的橋梁。”當地時間9月9日上午,在中國首批赴馬裡維和部隊援建的中馬友誼橋竣工通車儀式上,聯馬團東戰區最高民事長官弗朗西斯科如是評價。
就在一個月前,加奧地區突發強暴雨天氣,該市第八區通往尼日爾河的排水橋坍塌堵塞、積水成淵,近萬居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威脅。警衛分隊迅速出動快反支援排、行政保障排,頂風冒雨、連夜搶修。經過近5個小時的奮戰,官兵們清除建筑垃圾、淤泥等堵塞物20多噸,及時疏通了水道,排除了險情。
為進一步造福當地民眾,警衛分隊連續奮戰20多天,建成了可承重30噸的中馬友誼橋。這座橋既恢復了第八區的主干交通,又暢通了該區向尼日爾河的排水渠道。
加奧市長迪亞羅稱贊說:“你們在加奧默默地做了很多好事,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