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真話難講”亦當講

■胡銀山

2014年09月25日04:41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真話難講”亦當講

  時下,不講真話已然成為一些人的通病,甚至有人極而言之:講假話是騙子,講真話是傻子。這種論調雖有失偏頗,但不得不承認,講真話許多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歷史上,比干苦心勸諫而被紂王挖心,屈原憂國憂民被放逐而自投汨羅江,司馬遷仗義執言而被處以宮刑,就連“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德懷元帥,也因直陳實情而被錯誤批斗。這難免讓一些人視說真話為畏途。

  能不能講真話,首先看有沒有一個寬鬆寬容的環境,關鍵在於領導者是否有樂聽真話的氣度和胸襟。唐代魏征先后諫言200余次,成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臣,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的開明與豁達。當前在有些單位,大伙習慣於“話到嘴邊留三分”,或者干脆閉口不言,往往都與那裡的領導不能開懷納諫有關。聽真話,既反映了一個人的智慧水准,也是一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對事業負責的體現。領導干部不能迷醉於恭維、溢美之詞,而要敞開樂聽真話的胸懷,練就能聽真話的睿智,哪怕言辭犀利,哪怕面紅耳赤,隻要對黨的事業和部隊建設有利,就要虛心恭聽、耐心傾聽,這樣才能營造敢講真話、願講真話、愛講真話的良好氛圍。

  能不能講真話,還取決於說話者是否有“敢講真話”的膽識和勇氣。戰國時期,齊國官員崔杼殺害了國君齊庄公。崔杼為了掩蓋罪行,命令史官太史伯將齊庄公寫成因疾病而死。太史伯不肯,堅持寫下了“崔杼弒君”。崔杼怒,殺掉了太史伯。太史伯的三個弟弟,秉承哥哥的風骨,以死相拼,先后在史書上寫下了同樣的句子。為了一句真話,兄弟四人慷慨凜然,面對死亡也毫不畏懼,充分體現了誓死堅持真理的可貴風骨。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慣於見風使舵,為了某種利益可以拋棄真理,甘於做“交際油條”和看人說話的“假話高手”,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干一些口是心非的事,實在令人汗顏。

  “巧言悅上,不如忠言以告”。黨員干部講黨性,很重要的體現就是敢於講真話。要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真誠守信,對組織不隱瞞真實的思想,對領導敢提中肯的意見,對同志有話說在當面,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始終站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之上,戒除私心,勇於擔當,實事求是。當我們有了“不說真話毋寧死”的精神追求,有了“心底無私坦蕩蕩”的高尚情懷,就自然能夠做到直言不諱、理直氣壯、敞開心扉講真話。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