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歐洲專家制作簡介圖表直觀展示中國空軍進步

2014年09月25日15:44    來源:中青在線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歐洲專家制作簡介圖表直觀展示中國空軍進步

歐洲專家制作簡介圖表直觀展示中國空軍進步

從殲7到殲11,中國空軍戰斗機的雷達探測距離大幅度增加。

  英國知名航空雜志《飛行國際》新近發布年度趨勢報告——《2014世界空軍》 (World Air Forces 2014),其中提到,中國空軍的戰機數量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排在俄羅斯之前,佔全球軍機總量的10%。西方媒體在被這份材料吸引的同時,發現有關中國空軍的參考書目絕大部分涉及武器硬件、歷史沿革等,稍好一點的是以戰略思維、基本作戰准則為主題﹔至於中國空軍整體組織框架——上至中央決策或指揮階層,下至基層組織——這些看起來復雜而又不容易收集到資料的題材,依然是冷僻而讓人充滿興趣的部分。

  無獨有偶,一家名為“哈皮亞”(Harpia Publishing)的歐洲出版商,在今年夏天推出《現代中國戰機》(Modern Chinese Warplanes)一書,它由英國《戰場飛機》雜志記者安德雷斯·拉普雷切特和奧地利航空專家湯姆·庫柏合著,重點探討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的組織結構和裝備現狀,對編制及涂裝規律也進行了一番梳理。

  該書偏向雜志風格,以精美照片為主打,輔以文字說明,頗下了一番功夫。例如,本書作者之一庫柏注意到,中國空軍在1964年之前採取迥異於當今的軍機分類,不是像現在這樣以殲擊機、強擊機……稱呼機型,而是以“東風”(殲擊機)、“雄鷹”(強擊機)、“飛龍”(轟炸機)、“和平”(運輸機)、“紅專”(教練機)和“旋風”(直升機)作為各機型的代稱,1964年之后才使用目前外界較為熟悉且一目了然的機型稱謂。

  過去20年間,中國空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卷軼浩繁但仍嫌瑣碎,相互間難以印証,無法呈現中國空軍的發展全景。為了直觀展現中國空軍的裝備進步,庫柏制作了大量圖表,他將殲-7殲擊機以往使用的222型雷達作為基准,與解放軍現役主力殲擊機的機載雷達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的進步歷程:40年前,222型雷達的探測范圍不到10公裡﹔21世紀,沈陽飛機制造集團公司出品的殲-11B重型殲擊機使用的1474型雷達,以及引進自俄羅斯的蘇-30MKK/MK2殲擊機的“甲虫-MS”雷達卻能探測到約150公裡之外。

  《現代中國戰機》還提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前述《2014世界空軍》報告中提及的中國軍機數量,與2013年同一份報告的數字相差一倍。拉普雷切特和庫柏認為,此系西方缺乏了解中國軍情的渠道所致。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空軍是一支“數量型”部隊,經過近20年的發展,大批跟不上時代的裝備被淘汰,解放軍把更多資源投入現代化戰機的採購上,並改造部隊編制和組織框架,提高了整體作戰效能。

  拉普雷切特和庫柏還在書中提及一支悄然組建的部隊,它部署在北京附近某地,目前配屬BZK-005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該機不同於2009年國慶閱兵時出現的小型野戰無人機,具有40小時的續航能力。BZK-005採用雙尾撐設計,機鼻下裝有光電/紅外探測裝置。該機多次飛抵釣魚島附近海域,曾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目擊到,據信已具備相當程度的作戰能力。(秦鷗)

(來源:中青在線)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