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屬獻給他一本宋拓碑帖,馮原封不動退回,有人勸他打開看看無妨。馮說,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愛不釋手,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
這是一句大實話。“封其心眼”,是為了“斷其誘惑”。一個為官者,倘能及時識破並有效抵御他人給予錢、物、色等的誘惑,自然能保持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如果識不破“誘惑”,或者雖“識得破”卻“忍不過”,那就難免有可能走上貪腐之路。
其實,類似“封其心眼,斷其誘惑”的故事,在我們黨的歷史中也為數不少。比如,陳雲對待禮物的態度是“不可商量”、必須退回﹔羅瑞卿見到有人送禮,就會撂下一句話,“禮退回,人處分”﹔楊業功堅持不見送禮者,房門上書“攜禮者莫入”幾個大字……他們以不貪為寶,以氣節為尚,以清廉為名,是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時時常照的鏡子和學習的楷模。每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以“黨性+鐵律”嚴格管住自己、自覺接受監督,堅持廉潔從政、勤政為民,全心全意地當好人民的“公仆”。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