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在一場音樂會中連唱了5首經典曲目后,觀眾掌聲如雷。記者問他:“今天的感受如何?”他說:“我希望讓每個聽眾都感覺我是為他歌唱,而不是為大家歌唱。”
音樂家與聽眾情感相近,心靈相通,藝術感染力就會最大限度地傳遞。同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授課者如果也像卡雷拉斯一樣,讓聽課者都認為這一課是專門為他打造,而不是適用於任何人的“萬能版本”,相信一樣會讓授課對象感受到別樣溫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重大政治理論是嚴謹而朴素的,傳播理論沒有情感作為基礎,就容易讓聽課者感到枯燥。教育中,隻有把官兵裝在心裡,官兵才會把理論記在腦裡。相反,如果教育者高高在上,端著架子板著臉,盡是空話套話大話,教育的感染力從何而來呢?
打動觀眾與感染官兵本質上是一樣的,都需要加強對“人”的研究,找准官兵思想的“第一粒扣子”。卡雷拉斯為唱好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的《紅豆詞》,投入大量精力學習《紅樓夢》,不僅專門請來中文老師指導其發音和吐字,而且掌握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五聲調式韻律及音程之間的關系,使人聽后余音繞梁。
一些政治課缺乏吸引力,一個重要原因是授課者對教育對象的程度深淺缺乏深入了解研究。一些同志照搬上級教育提綱,把道理講空了﹔聯系實際不緊密,把道理講虛了﹔說理缺乏思辨,把道理講歪了。還有的官兵反映,個別教育者講得最多的是古今中外的格言,就是沒有戰士的語言﹔總愛講偉人和名人的故事,就是不會講身邊的真人真事。
有句諺語說得好,“深水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信息網絡時代,官兵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多樣多變。隻有把創新的基點放在現實問題和活思想上,才能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
(作者單位:武警浙江省總隊政治部)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