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根在人民是勝利之基

2014年10月31日07:50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根在人民是勝利之基

上圖:今年8月子弟兵在雲南魯甸抗震救災。穆可雙攝

  秋意濃,層林盡染。

  歲月有代謝,歷史永傳承。

  尋根古田,記者在思索:我們這支軍隊為何要加人民二字?

  “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85年前古田會議上,這番在當時極具先鋒色彩的宣示,明確了紅軍的性質和任務。與一切舊軍隊不同,這是一支真正屬於人民的軍隊。

  翻開中國革命歷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一條紅線,貫穿我軍成長壯大全過程。這是我軍的生存之本、力量之源、發展之基。習主席指出,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和人民所需就是軍隊使命任務所系,我軍既是戰斗隊,也是工作隊和生產隊,我們這支軍隊特殊就特殊在這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新時期,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正奮進在強軍目標征途上的人民軍隊,宗旨和本色如何堅持,戰斗隊和工作隊、生產隊作用如何發揮,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踏訪座座軍營。

  定力之思——

  千變萬變,宗旨是萬萬不能變

  1、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站穩人民的立場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時代的哲學氣候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互聯網浪潮澎湃,價值觀多元,自由、個性備受追捧,質疑、嘲諷,甚或解構經典,泛濫成一種“負能量”。

  “亂花漸欲迷人眼”。部隊並非真空。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不經意間也推開了軍營的窗戶。我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迎來新的時代之考。

  在駐沿海某部採訪時,團領導遞給記者一份剛出爐的新兵思想調查報告,不無憂慮地說,社會大環境熏陶下,一些青年價值追求功利化,對人民軍隊宗旨不甚了解,在“為誰當兵”上認識模糊,奉獻精神相對淡薄。

  還有一種觀點,在部分官兵中也頗有市場,認為現代戰爭打的是高科技,隻要軍事夠強,武器夠先進,就能打勝仗,過去人民戰爭那一套過時了。

  “過分相信軍事力量,而不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古田會議曾極力糾正了當時紅軍中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傾向。今日重溫,仍振聾發聵。

  “打江山為人民,打江山靠人民”。聽起來很普通的大白話,卻是戰爭年代無數軍民用鮮血凝煉出來的。“最后一個兒郎送上戰場,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一個個最后,蘊藏著我軍制勝密碼。

  年輕一代對這句話,已無先輩那樣的感同身受。一位將軍感喟:和平時期,軍隊搬進營房,不再像戰爭年代同群眾生活、戰斗在一起﹔官兵的衣食等物質需求,也由國家財政撥款解決,支前群眾的獨輪車早成文物。與群眾接觸少了,感情也淡了,一些官兵對我軍服務人民的宗旨缺乏情感上的認同。

  時代氛圍在變。但,千變萬變,我軍宗旨絕不能變,站在人民的立場始終不能變。“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子弟兵當有此定力。

  須知,一支忘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隊伍,猶如沒了根的浮萍,終將迷失在這個斑斕的時代,重蹈巨人安泰離開大地之后力量消失的悲劇。

  2、對人民的大愛,要連綿不絕

  此行採訪,記者設計了一份不記名調研問卷。總計收回230份有效答卷,記者一一梳理、歸類,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在“當人民有難,你能否不顧生死挺身而出”選項中,近90%的官兵堅定地選擇了“能”﹔而被問及“你能否堅持每周幫助群眾做一件好事”時,11%的官兵選擇了“否”,37%的官兵態度模棱兩可,表示“有難度”。

  還是座談會上一位90后戰士的話說得坦誠,“如果去搶險救災,我肯定沖在最前。但如果老是去做一些瑣碎的小事,沒多大意思。”

  不用苛求這位小戰士的直率發言,也無需懷疑關鍵時刻子弟兵的表現。從’98抗洪到抗擊非典,再到汶川抗震救災,每次大災突襲,子弟兵從未讓人民失望,寫就多少感人的經典篇章,又涌現出多少英烈忠魂!

  問題是,這種對人民的大愛,在平常日子裡延續得如何?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單位經常性群眾工作開展得並不好,百姓心裡有看法。

  某部一位經驗豐富的群工干事,向記者總結了愛民助民活動中易出現的問題:過節走訪老百姓例行公事,握個手、送桶油、合個影﹔幫扶群眾圖見效快,“政績工程”思想在作怪﹔錦上添花的事多,雪中送炭的少。

  分析上述現象,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辦事人員對群眾感情冷淡,更多的,還是思想認知上有偏差,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不必太認真。此論謬矣。

  小事中見大政治。“不願意艱苦地做細小嚴密的群眾工作,隻想大干,充滿著幻想。”古田會議曾一針見血地剖析了此種現象。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所到之處自覺做到“五不走”:水缸不滿不走、院子不淨不走、借東西不還不走、損壞東西不賠不走、群眾紀律不檢查不走。此舉,贏得民心,奪得天下。

  對人民的大愛,既需要驚雷般轟轟烈烈,更在於平常細微處潤物無聲。

  能力之思——

  使命拓展,子弟兵本領當跟上

  3、解碼人民軍隊的“特殊能力”

  古田會議召開時,革命正處於低潮,血雨腥風,白色恐怖籠罩中國。

  在國民黨眼中,紅軍與歷史上其他農民起義部隊並無二致,“流寇”而已,是可以剿滅的。當然,歷史早已証明國民黨錯得實在是一塌糊涂。

  共產黨為何能勝,紅軍又為何能贏?行走古田,史海鉤沉,一份泛黃的材料讓記者若有所思。“不願意做艱苦工作建立根據地,建立人民群眾的政權,去擴大政治影響。……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這是古田會議決議中,關於肅清流寇思想的一段文字。

  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雖建立初創,力量微弱,卻志存高遠,想的是為人民打天下,創造新歷史,而非黃巢、闖王般自己要坐龍椅,過把癮。

  有如此覺悟,紅軍就不止是一支光會打仗的隊伍了。看看古田會議決議中,為紅軍戰士規劃的訓練材料科目:“目前政治分析及紅軍之任務與計劃”“怎樣做群眾工作”“社會進化故事”“游擊區域的地理及政治經濟常識”……由此看來,紅軍訓練與學校科目相較,似乎還要全面很多、進步很多。

  這種獨具一格的科目訓練,塑造了一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民軍隊,不單能征善戰,還會宣傳、組織、武裝群眾,幫助人民群眾建立政權,從而凝聚起磅礡的革命力量。這就是紅軍不再是國民黨軍所能剿滅的根源所在。

  4、今天面對系列新常態,子弟兵任重道遠

  硝煙早已散盡,和平的陽光洒滿大地,萬物生長。

  新時期,子弟兵該具備怎樣的能力,發揮好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的作用?官兵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圍繞新常態,淬煉本領,服務人民。

  軍事斗爭准備進入新常態,子弟兵當隻爭朝夕,聚焦謀打贏,把鋼鐵長城筑得牢不可破。戰場打不贏,將產生嚴重的政治后果,也是對人民最大的傷害。第21集團軍軍長曹益民說,要徹掃“和平積習”,真正把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准立起來,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提升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使部隊盡快具備召之即來的素質、來之能戰的底氣、戰之必勝的實力。

  民生持續改善成為新常態,子弟兵服務人民須緊扣群眾新需求。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師是張思德生前所在部隊。今年春節前,官兵按慣例為駐地貧困戶送年貨,不曾想,地方街道已將年貨提前置辦齊全,原來貧困戶已被統一納入社保體系。該師組織官兵發動“今天,該如何服務人民”大討論,得出結論,“要與時俱進,緊扣百姓民生新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參加應急救援成為新常態,子弟兵當完善預案,提升救援效率和專業水平。記者在廣州軍區某舟橋旅採訪時了解到,作為一支專業化搶險救災骨干隊伍,該部多次出色完成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曾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范旅”稱號。該旅領導說,參加應急救援光有一腔熱血不夠,必須加強專業裝備、人才培養、軍地應急機制等軟硬件建設,才能不負人民重托。

  使命拓展,子弟兵任重道遠。今天,中國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出口總量世界第一、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30%。為人民服務沒有國界。國家利益擴展到哪裡,人民到了哪裡,人民軍隊就應該能達到哪裡。

  海軍政治部辦公室原副秘書長許彥春說,海軍這幾年做了一些探索,從已經輪換到第十八批的亞丁灣護航,到參與利比亞撤僑,再到今年搜救MH370失聯航班,積累了不少在國門外服務人民的經驗。但,這方面我們才剛起步,海外保障能力、任務標准流程等建設尚需抓緊。

  形象之思——

  永葆本色,軍隊要有軍隊的樣子

  5、打鐵還需自身硬

  什麼是人民軍隊的形象?

  毋須長篇大論,簡而言之,就是坊間百姓的口碑。

  人民的好兒郎,子弟兵素來以此形象示人。“不愧為人民子弟兵。”當有子弟兵不經意間做了一件好事,群眾會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稱贊。反之,當有個別官兵做出給部隊抹黑的事情時,群眾就會說,“軍人怎麼能這樣!”

  光輝如太陽者,也有黑子。和平年代,物化環境下,一些庸俗習氣悄然滋長,侵蝕人民軍隊在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值得警醒。

  樹形象,久久為功﹔毀之,則朝夕之間。“人民軍隊良好形象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回來的,是一茬茬官兵用心血澆灌出來的。”總參陸航部政委陳向東說,人民軍隊這塊金字招牌價值不可估量,絕不能蒙塵。

  採訪中,談起維護人民軍隊形象,從將軍到列兵,大家都有一致共識:打鐵還需自身硬,關鍵還是要嚴以律己、作風過硬。

  紅軍初創,就有了舉世聞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古田會議決議兩萬余字,“紀律”是一個高頻詞。在指出紅軍紀律有所鬆懈后,決議強調,“嚴格地執行三條紀律”,“上門板、捆禾草等項是從行動中擴大紅軍影響、增加群眾對紅軍信仰的良好辦法,應當好好去執行”。

  記者在河南鶴壁軍分區採訪時,剛好趕上新兵征集工作總結會。女兵征集歷來是熱點。今年,鶴壁軍分區把女兵名額全部放到網上,電腦統一把關,自動生成初選預征對象。在定兵時,公開排名結果,會上一次性完成定兵,防止節外生枝。截至目前,該分區未收到一封反映女兵征集問題的告狀信。

  “紀律是高壓線,也是一道保護線。”河南省軍區政委周和平感慨地說,嚴守紀律,不該做的堅決不做,這是對人民負責,也是對自身負責。

  軍隊要有軍隊的樣子。“決不能把人民的厚愛當作搞特權、耍威風的資本,不因群眾的擁戴而妄自尊大,滋長霸氣,要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維護文明之師良好形象。”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政委張伯碩說,能否以良好的作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最終關系到軍隊的成敗勝負。

  6、新課題,互聯網時代的軍人形象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正重新定義信息傳播與人際交往的范式。

  置身開放式、碎片式的網絡輿論環境,軍民關系也遭遇新挑戰。

  曾記否,兩年前,有網民發起“軍車隨手拍”活動,本意是監督,但一些鏡頭被斷章取義地解讀,讓人民子弟兵形象無辜受損。

  “在透明的信息化社會,一支軍隊不搶先去塑造自己,佔領網絡輿論先機,就必然會被別人‘塑造’。”總參某部研究所研究員冉崇偉說,我們習慣多做少說,但在互聯網時代,沉默不再是金,在涉軍問題上,要及時發聲、善於發聲,決不能讓歪理消解正氣,讓謠言干擾視聽,積極澄清錯誤認識。

  目前,我軍各軍兵種都已設立了新聞發言人,這是積極的一步。更重要的,是研究適應互聯網時代規律的我軍形象宣傳藝術。

  紅軍格外重視向群眾宣傳自己。古田會議決議共八部分,專門有一部分講的是紅軍宣傳工作問題。當時制定的諸多宣傳藝術,在今天看來,一點也不過時,值得學習、借鑒。比如,“宣傳文字要簡短,使他們頃刻間能看完,要精警,使他們一看起一個印象”,這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今日微博。

  團結之思——

  與時俱進,密切軍政軍民關系

  7、 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帶來的新問題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自古,百姓怕兵、躲兵,一句“賊如梳,軍如篦,兵如剃”,是兵與民之間微妙關系的形象寫照。

  “窮人的隊伍”紅軍,改寫了這個歷史。在艱苦卓絕的革命環境中,人民軍隊與群眾建立了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一直延續至今。

  軍民是一家人。但一家人之間難免也有矛盾,也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軍政、軍民之間也出現一些新情況。

  北海艦隊某水警區領導告訴記者,近年來,艦隊訓練演習任務繁重,每次執行任務前,他們都要做漁民工作,不要在劃定海區從事養殖捕撈。

  空軍某部一位領導有些無奈地說,現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許多軍用機場周邊滿是高樓大廈,影響了戰機的起降,不得不搬遷。

  問題不必諱言。這是經濟社會轉型期,處理軍民關系必然要承受的陣痛。

  正視問題容易,解決起來難。“大道理好講,說起國防安全利益,大家都說重要,可事情具體辦起來就難了。哪怕對方做錯了,你也不能去砸人家的飯碗、拆人家的場子。”湖南某預備役工兵團政治處主任戴鵬展說。

  8、既要長效機制,也要感情基礎

  問題還是要解決,並且必須妥善地處理好,雙方皆滿意。否則,問題是解決了,可傷了彼此的感情,對軍政、軍民關系還是一種傷害。

  “長遠看,解決軍民之間因資源配置而產生的矛盾,還是要靠軍民融合這個長效機制。”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於川信說,要按照習主席的重要指示,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現在都在強調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法律是最公平的,把事情的是非曲直搞清楚,反而有利於軍民之間的團結。”一位部隊領導說。

  感情的手段永遠不過時。要講魚水情,講友誼,講風格,互相謙讓,互相尊重。“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充分考慮雙方的物質利益和實際困難,使雙方在達成諒解的基礎上取得一致。”日照軍分區政委高勇說。(楊祖榮)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