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顧問:
您好!我是一名新轉士官。前段時間連隊任命我擔任班長,我也知道連隊給我這個鍛煉的機會,是想讓我盡快成長起來。但當上班長后,我才覺得自己帶兵方法和能力素質都欠缺太多,對班裡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我很想把兵帶好,把班裡建設好,但不知從哪兒下手,對此我很苦惱,該怎麼辦呢?
小李戰友:
你當上了班長,這的確是件好事、喜事,不僅是一個鍛煉你的好機會,更是連隊對你能力素質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眼下,你剛“走馬上任”,就遇到點困難和挫折,這也正常,畢竟剛起步沒有經驗,沒關系,慢慢來。作為一名老兵,我倒是在帶兵實踐中積累了一些帶兵的“經”,想和你交流交流,或許會對你有些幫助。
做戰士佩服的“領頭雁”。“打鐵還需自身硬”。小李戰友,班長作為一班之長、全班的核心,首先要做到自身過硬,無論是軍事訓練還是管理教育,包括自我要求,都必須能夠在班裡拿得出、叫得響,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時刻沖得出來”。另外要模范帶頭,想要帶好兵首先要帶好頭,訓練場上,要真訓實練,和戰士一起摸爬滾打﹔理論學習,要不恥下問,虛心向戰友請教﹔娛樂活動,要放下架子,同大家一道玩耍。這麼多年的帶兵實踐和經歷告訴我,戰友們都是朴實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們不是看你說得有多好,而是看你做得是否實在。作為一線帶兵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和感召著戰士。部隊有句老話,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的正是這個理。
做戰友愛戴的“好兄弟”。在基層一線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方法,萬方法,真誠愛兵是第一法”。小李戰友,帶好兵的關鍵在於愛兵。現在有的帶兵人埋怨兵難帶,其實並非過去的兵比現在的好帶,而是現在的兵與過去的兵相比有不同的特點,特別是對關愛的渴求更多了。一些優秀帶兵人的帶兵經驗說明,隻要干部骨干處處以真情對待戰士,把戰士當親人,把愛兵當天職,就沒有帶不好的兵。我部有個指導員,為了治好一名戰士的尿床病,連續百余天深夜兩點叫醒那位戰士起來解手,終於調整了他的“生物鐘”,使這個戰士解除了痛苦。干部骨干對戰士處處關心愛護,戰友訓練扭傷,干部骨干給上藥按摩﹔戰士生病,干部骨干噓寒問暖,送來病號飯﹔團裡放電影和舉行文藝演出,干部骨干主動替戰士站崗,像這樣干部骨干對戰士無微不至關心體貼的例子數不勝數。正是因為這樣,戰士們才給他們以更深情的回報,更加愛干部骨干、愛本職,把連隊當成自己的家。這正如彭德懷元帥講的:“一個酷愛士兵的指揮官,總能喝到祝捷的宴酒”。小李戰友,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做戰士成長的“引路人”。古人道,治國帶兵是“教化在先”,帶兵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育兵的過程。帶兵不能單純為了把人管住、控制住,一味採取高筑牆、緊鎖門的辦法,那樣即便暫時有一些效果,也隻能管住行為,管不了思想﹔管住一時,管不了長久。兵是培育出來的,這個育兵,不僅包括思想,還包括心理、技能、知識等方面對戰士的培育塑造。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那麼,怎樣當個“強將”呢?我們要針對戰士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方法:戰士們可塑性強,我們要重視思想品德、性格心理、知識能力的培養﹔戰士們思想活躍、民主觀念較強,我們要加強政治理論灌輸,引導戰士深入學習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戰士們普遍缺乏艱苦生活磨練,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心理比較脆弱,我們要在感情上多加慰藉的同時嚴格要求他們,從難從嚴,不斷在訓練、工作、生活中加強心理訓練和意志品質鍛煉。
帶兵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小李戰友,願我的點滴經驗能對你的帶兵之路有所幫助,衷心希望你能在帶兵的過程中不斷收獲進步、收獲成功,期待能夠早日聽到你帶領全班取得優異成績的捷報!
(執筆:北京衛戍區某團政治委員 馬 勇)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