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人心 真情催征人
——重慶市渝北區出台政策讓適齡青年后顧無憂去應征
■方衛彬 本報特約記者 戴思文
重慶市渝北區作為兩江新區的核心區,近年來經濟發展節節攀高。但與此同時,征集難、當兵冷的問題令人尷尬。今年初,渝北區軍地相關部門將其作為重大課題調研,注重從解決應征青年及家庭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征兵工作的意見》,有效破解了征集難的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從青年心中找答案
6月初,記者來到渝北區木耳鎮武裝部,正好碰上西南政法大學大四學生楊鵬前來咨詢相關政策。楊鵬說,他們村2013年參軍服役的凌小龍的父親最近剛領到凌小龍的拆遷補償款。現在,楊鵬一家再也不擔心因為參軍后,家裡房屋被拆遷而領不到相應的補償款了。
此前,像楊鵬一樣有類似現實困惑的大學生在渝北區佔很大比例。
去年12月底,針對渝北區連續3年征兵工作出現應征入伍大學生比例逐年下降等問題,渝北區人武部就轄區適齡青年和大中專院校學生參軍意願進行問卷調查,傾聽青年心聲——
“房屋因開發被拆遷,如果我當兵去了,戶口被注銷,拆遷過渡費和集體資產補償誰來幫我們解決?這可不是小數目,有的多達30余萬元。”
“渝北區企業多,每年有大量就業崗位,我們大學畢業后比較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當兵退役后又面臨二次就業……”
渝北區人武部在一份份問卷調查和座談了解中號准了脈,同時也找到了制約征兵工作的現實症結所在。
帶著這些問題,渝北區人武部政委楊先進找到渝北區委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反復與他們溝通協調:“我們增強國防意識一定不能停留在嘴上,更不能因為追求經濟社會發展諸如征地拆遷等問題而影響征兵工作落實,隻有從根子上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才能解決征集難、當兵冷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