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射校准、萬炮齊發,到信息與火力融合、一炮制敵——
精確打擊能力不斷增強
回望抗戰歷史,我軍炮兵分隊官兵將手中數量有限的裝備用到極限,在戰斗中打出了精彩: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343旅迫擊炮連“打頭斷尾”,為將日軍車隊困於山谷圍殲發揮了重要作用﹔1939年10月黃土嶺之戰,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命喪我軍迫擊炮炮火之中﹔1940年10月的反“掃蕩”關家垴戰斗中,“神炮手”趙章成快速精准發射,對日軍造成有力殺傷……
去年10月,三連官兵駕馭某新型火箭炮千裡機動,進行超遠距離實彈射擊。一枚枚遠程火箭彈呼嘯而出,精確命中目標。
近年來,全軍炮兵部隊圍繞精確打擊這一現實課題開展了研究和探索,實現了偵察方式由預先偵察向實時偵察轉變,指揮方式由計劃預案指揮向實時隨機指揮轉變,射擊方式由密度毀傷向精度毀傷轉變,評估方式由基於經驗模糊描述為主向以精密描述為主的轉變,在戰斗力建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1944年10月,三連在隨團隊參加開辟豫西根據地發生的神垢戰斗中,全團將日偽軍團團圍住,神槍手連續擊斃了機槍手等關鍵戰位上的敵人,讓敵人最終喪失了抵抗意志,最后偽軍投降、十幾名鬼子自盡。
“現在我們的火炮發射也要像神槍手一樣,指哪打哪,專點敵人的死穴。”徐芳偉介紹說,隨著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我軍炮兵精確打擊能力、綜合毀傷能力和戰場適應能力明顯增強,作戰方式正由機械化戰爭時期的火力支援、火力壓制,逐步轉向適應“信息主導、火力主戰”要求的精確打擊。
“戰爭之神”今更神。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我軍炮兵必將以更加強大的作戰能力,捍衛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續寫“戰爭之神”新的輝煌!
(來源:解放軍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