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瞭望》——
北约接连部署“全球鹰” 智能化战争正在加速走来
近日,北约接收了从诺格公司订购的第四架“全球鹰”(RQ-4)无人机,进驻意大利锡戈内拉空军基地。半个月内接连两架“全球鹰”无人机进驻锡戈内拉空军基地,并且北约计划2022年将现有的五架无人机全部投入使用,这些事件背后传递出了怎样的信号?对于未来智能化战争又有何影响?
技术主导 制霸无人机领域
RQ-4无人机具有高度智能化的自主系统与超长续航能力,飞行性能出色。RQ-4机身长13.4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9810米,最大起飞重量11610千克。RQ-4机载燃料超过7000千克,航程可达25000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36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目标区上空18300米处停留24小时进行侦察,因此可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全球任何地点进行侦察。传统的无人机系统以“人的指令”为导向,而RQ-4具有高度智能化的自主系统,以“事件响应”为导向,采用惯性制导加“全球定位系统”制导来进行自主导航,能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并且通过卫星链路,可自动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数据发送到地面任务控制单元。强大的续航能力加之高度智能的自主系统,使RQ-4具有了出色的飞行性能。
RQ-4无人机具有先进的机载侦察设备与数据传输系统,情报、监视、侦察能力极强。其搭载了由雷神公司建造的整体感应模组,包含有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与红外线感应器功能的整合模组。光电或红外线感应器都能同时配合合成孔径雷达使用,各自都有广域和高解析两种模式切换,具有地面移动目标追踪模式,可获取条幅式侦察照片精确到一米,并且定点侦查照片甚至可以精确到0.3米。通过其先进的数据传输系统,既可以进行卫星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最大带宽50 Mbit/s。并且可以与现有的“联合可部署智能支援系统”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联接,图像能直接而实时地传送给指挥官使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击、战斗评估与再攻击。
RQ-4无人机具有优异综合性能,在智能化战争的无人作战中应用前景广阔。在未来的智能化战争中,无人化作战将成为战争的新样式,无人作战平台是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RQ-4无人机具有高度智能的自主系统,并且集情报、监视、侦察于一体,与美军的情报处理、利用和分发系统结合后,能够为美各战区、各军种作战提供接近实时的情报数据,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提升作战的整体效能。
需求牵引 进阶智能无人化
RQ-4A是目前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距离最远、高度最高的无人机,至今保持着世界无人机领域的多项最高记录。但“RQ4”的载荷能力不高,自我防护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在空中被敌方战机锁定,很难逃脱被击落的命运。
“RQ4”喷气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红外辐射信号,从而难以逃脱高速战斗机的追击。这对其传感器和隐身性提出了新要求。自“RQ4”被击落以来,美方就一直朝着增强其先进传感器有效载荷技术的方向努力。经过长期发展,“RQ4”可以利用膝上型电脑进行控制,理想状态是每个地面站能够控制四架“全球鹰”飞行。“RQ4”还具有开放式结构,这意味着该无人机的软件极易升级,为今后应对战场的变化性打下基础。
目前,美军将无人机蜂群作战提升至战略层次,“RQ4”再次成为其集群作战理念的重点。美计划在2030年实现无人机蜂群作战,将蜂群无人作战作为未来夺取制空权、制信息权的重大样式。实现“蜂群技术”的核心是通过信息传递的精确快速与系统的智能自主决策,美军方表示,依靠其先进的智能集成芯片技术,通过分散使用大量低成本无人平台,能够实现对广大作战区域的占领管制。
瞄准未来 应用智能化战场
近年来,美方积极进行“RQ4”多样化改装升级;美空军实施特种斩首行动的Model 396,就是小型“RQ4”;美国空军打算用数以万计的小型无人机集群来突破其他国家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另外,RQ-4B保持了耐航性和航程的要求下,通过扩展机身机翼,使其有效载荷能力大幅提高。在打击毁伤上,新型“RQ4”无人机携带"自杀式"系统,自动识别接近目标,通过自爆达成打击效果,敌人反应时间短,防护难度大。
在智能化攻防上,无人作战与反无人作战将成为战争重点。美在利用“RQ4”进行无人作战的同时,大力研发反无人作战系统。美军提出的“三非”作战指导,在无人作战平台的实现后,必然导致战争非对称性的加剧,反无人作战要求空前紧迫。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无人化作战样式,昭示着智能化战争的到来。据美军方表示,美已成立无人作战与反无人作战专门领导机构,指导美军装备研发与作战运用。
随着计算机运存的飞跃式发展,模式识别与自适应推理的巨大进步,“RQ4”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机交互控制方式也将进一步向全自主控制发展。随着全自主控制技术的成熟,"平台无人,系统有人"将越加完善。通过人机智能融合,无人机将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在指挥部的指令下,能更好地适应复杂战场环境,自主完成作战任务,这无疑对现有的联合作战理念与一体化作战样式提出极大挑战。(代贵报、杨水生、刘子兴、彭子军、丰建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