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羅斯:軍種不肯放棄指揮權 作戰指揮體制難突破

慕小明
2016年02月04日06:0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軍認為,俄軍改革取得“令人吃驚”的成果

蘇聯解體后,軍事改革是俄羅斯軍隊建設的主旋律。從葉利欽到普京,俄羅斯始終圍繞大戰動員型向機動常備型軍隊轉型的目標,堅持不懈地推進軍事改革。俄格戰爭以來,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現代職業化軍隊,俄羅斯從軍隊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部隊結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改革。

戰爭是檢驗軍事改革的實踐標准

2008年8月俄格戰爭結束后,俄軍一份解密的評估報告披露:俄空軍損失的6架飛機中,3架是被自己的防空武器擊落的﹔陸軍許多坦克的無線電台在行動開始的幾小時裡便停止了工作﹔由於通信不暢,俄軍許多指揮官隻能用移動電話與司令部保持聯絡。第58集團軍司令赫魯廖夫將軍甚至還借用戰地記者的衛星電話指揮戰斗。

除此之外,戰爭還暴露出俄軍敵情不清、情報不明、通信不暢、指揮拖沓、行動遲緩、武器老化等一系列問題。正如俄軍事觀察家維克托·巴拉涅茨所言:“當軍隊真正到了戰場上,我們才發現,我國軍人使用的原來都是舊貨。曾經堅固耐用的蘇制武器,無論是戰術上還是戰略上,使用壽命都已經到頭。”

俄格戰爭難如人意的戰績,讓俄軍意識到“拳擊台上比的是力量,不是重量”。針對教訓的反思催生了舉世聞名的“新面貌”軍事改革。2012年3月,梅德韋杰夫宣布“新面貌”改革基本結束。隨著紹伊古主政國防部,俄軍改革進入“深化調整期”。

戰爭是檢驗軍事改革的實踐標准。2014年3月的克裡米亞危機中,裝備精良的俄軍空降兵在強大的電子支援下,一夜之間控制了烏克蘭的要害基礎設施。俄軍收復克裡米亞畢竟是一場規模和強度有限的軍事行動,不足以完全展示俄軍的改革成效。2015年10月以來,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展開的軍事行動則可謂亮點紛呈,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俄軍僅空襲一個月,就取得了超過美國領導的盟軍在敘利亞一年多空襲的戰果。無論是俄海軍從裡海發射海基巡航導彈准確命中1500千米外的目標,還是俄空天部隊各類新型戰機集體亮相展開的空中精確打擊,都體現了俄軍“新面貌”軍事改革的最新成果。

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在總結2014年度工作時指出,經過調整組織結構、強化軍事訓練、提升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俄軍整體作戰能力比2013年提高了30%。連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戈特尼也承認,近年俄羅斯投入數千億美元進行的軍事改革和現代化計劃已取得“令人吃驚”的結果。俄羅斯亮劍敘利亞,表明俄軍經過艱難改革,已建立了高效運轉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展示了俄軍強大的空天作戰能力。

政令分離的國防領導指揮體制

俄羅斯國防領導指揮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實現軍隊建設管理和作戰指揮職能的分離,即軍政和軍令的分離,從而實現軍隊的專業化建設與管理,同時適應聯合作戰的高效作戰指揮。

俄羅斯早期《國防法》規定“總參謀部是武裝力量的基本指揮機關,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軍隊實施指揮”。這一規定使總參謀長享有較大的權力,造成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在對軍隊的領導管理權上關系不清。

200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修訂《國防法》,重新調整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的關系,將領導權集中到國防部長手裡,總參謀部被定位為國防部的軍事指揮機關,領導指揮關系得以理順。從2004年開始,俄軍剝離了總參謀部的大部分行政功能,將之交給國防部負責,實現了國防部與總參謀部間軍政與軍令系統的適度分離。

俄軍作戰指揮由“總統、國防部長——總參謀部——聯合作戰司令部/獨立兵種司令部——部隊”四級指揮機構組成。其中,總統和國防部長負責戰略決策,總參謀部負責職能領域作戰指揮,聯合作戰司令部負責地區性作戰指揮。建設管理由“總統、國防部長——軍兵種司令部——軍區——部隊”四級機構組成,由國防部機關和軍兵種司令部負責總體和軍兵種建設與發展中的規劃管理事務。

依托軍區的新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俄軍作戰指揮體制脫胎於蘇軍,集作戰指揮和行政管理權於一體,職能機構重疊,難以適應聯合作戰快速高效的要求。俄羅斯軍隊一直謀求建立類似美軍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聯合作戰體制方面探索了近20年。但由於軍種不肯放棄指揮權,積重難返,改革一直未能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取得實質突破。

俄格戰爭暴露出俄軍無法有效組織黑海艦隊和陸軍、空軍部隊的戰場協同,聯合作戰指揮效率低下等問題。痛定思痛,俄軍定下決心對現有軍區體制進行戰區化徹底改造,使之成為戰略方向上的戰略-戰役聯合指揮機構。

2010年12月1日,俄軍將原有的6個軍區調整合並后,在4個主要戰略方向上建立了4個軍區。除陸軍部隊,俄軍將海軍所有艦隊和區艦隊,前線航空兵部隊和防空部隊也分別編入這4個軍區。此次改革,對軍區職能和戰略-戰役指揮關系進行了以下重大改革:第一,把陸軍為主的軍區司令部轉變為聯合戰區司令部。俄軍改革后的軍區代表著具體戰略方向,實現了軍區、戰區與戰略方向的統一﹔第二,賦予軍區司令部的戰區層級聯合作戰指揮權,軍種司令部退出作戰指揮鏈。即從法律上規定軍區司令部和軍區司令員對戰區范圍內陸海空常規力量和其他強力部門部隊實施統一指揮。由於空海軍司令的作戰指揮權上交到總參謀部,陸軍原本就沒有作戰指揮權,因而陸海空三個軍種司令部全部退出作戰指揮鏈。至此,經過十多年的探索,俄羅斯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終於成型。

“常備、精干、高效、靈活”的軍隊組織編制

俄格戰爭后,俄對軍隊組織編制進行了重大調整,旨在建立一支機動靈活、平戰一體的快速反應型軍隊。

一是作戰力量編成平戰一體。鑒於俄格戰爭中俄軍平戰轉換過慢的痼疾,俄國防部採用撤、並、改的方式取消簡編部隊,把作戰部隊全部轉變為裝備滿編率為100%、人員滿編率80%以上、可在24小時內投入戰斗的常備部隊。

二是減量增質,優化結構。俄軍在堅持精簡軍隊規模的同時,更加重視重塑和優化部隊結構,加強了海軍、空軍、戰略火箭兵等技術軍兵種的建設。2011年,俄軍在航天兵基礎上新組建了空天防御兵。2015年8月1日,俄軍將空軍與空天防御兵合並,組建空天軍。

三是部隊編制結構向小型化、靈活化發展。俄陸軍部隊主體架構由軍-師-團建制改為軍-旅-營制,按功能組建了113個諸兵種合成旅,並計劃在2020年前將諸兵種合成旅增至125個。這些旅具有常備化、模塊化的特點,快速反應、機動作戰和聯合作戰能力顯著提升。

緊貼實戰的新型軍事訓練體系

俄格戰爭后,俄軍從實戰要求出發,努力建立軍種訓練與聯合訓練有效結合的新型軍事訓練體系。

一是建立新的訓練組織管理體制。俄軍根據領導指揮體制的變化,建立了總參謀部武裝力量戰役訓練局-軍區-集團軍的三級戰役訓練領導體制。經過多次反復和演習實踐,証明這種體制是合理的。

二是強化聯合訓練和跨區機動訓練。近年,俄軍不僅建立了常態化戰略、戰役級跨軍兵種聯合演訓機制,並逐漸向營一級基本戰術層面延伸。2013年夏訓期,俄軍40%的演習為聯合軍事演習,其中戰術級聯演佔有較大比例。俄軍高度重視跨戰區聯合演訓,加大通過空中或鐵路機動投送部隊的力度,錘煉俄軍遠程機動能力。

三是恢復戰備突擊檢查制度。紹伊古上任后,恢復了蘇聯時期的戰備突擊檢查制度,在各大戰略方向組織了十多次大規模突擊戰備檢查。這些檢查突然性強、規模大、范圍廣,涉及所有軍區和軍兵種部隊。通過戰備突擊檢查,俄軍政高層可以全面了解武裝力量的戰備情況,進而發現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俄軍改革仍在路上

總的來看,俄軍事改革建立了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體制編制,徹底扭轉了蘇聯解體后俄軍的頹勢。俄軍在克裡米亞半島和敘利亞戰事中的表現,毫無疑問要歸功於俄軍多年來堅定不移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僅憑兩次規模有限的軍事行動,就斷定俄軍已經成為一支全新的現代化軍隊還為時尚早。俄軍在改革中出現的多次反復調整,証明軍事改革絕非一蹴而就。如俄軍事航天力量的隸屬關系幾經變化,由原直屬國防部到並入戰略火箭軍,再到納入太空防御兵序列,2015年又成為空天軍的組成部分﹔俄軍院校原計劃削減到10所,但又決定再度增加至近30所,一些被裁減的院校又得以恢復。俄軍在軍人職業化制度、准尉軍官崗位改革等方面也出現一再反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俄軍改革的聲譽。事實上,俄軍在改革中仍有許多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亟待破解。以俄為鑒,對於我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責編:袁勃、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