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致敬蘭州軍區:邊關官兵犧牲不讓領土丟失一寸

寫在蘭州軍區完成歷史使命之際

2016年02月05日09:5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誕生於家邦初定的崢嶸歲月,鎮守在蒼茫遼闊的西北大地。

追尋蘭州軍區60載輝煌歷程,一個個濃墨重彩的篇章印刻履痕、閃耀軍史,浸透著壯志豪情,承載著深厚底蘊,燃燒著英雄熱血——

從氣勢恢弘的歷史畫卷中走來:絲路古道、邊關烽火,金戈鐵馬、鼓角連營,黃沙百戰、馬革裹尸,雕弓挽月、誓破樓蘭……一闋闋雄奇豪放、穿越千年的邊塞詩篇,記述著護土衛疆的不朽功勛,構筑起中華民族鐵血忠勇的華章。

從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中走來:陝甘寧邊區留下大生產運動的身影,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銘記反掃蕩、反蠶食的壯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面對十倍之敵而不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隴東、三邊主動出擊,徹底粉碎國民黨對陝北的圍攻。

從解放大西北的鏗鏘步履中走來:關中平原,“鉗馬打胡”傳捷報﹔金城關下,浴血奮戰克頑敵。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進軍青海寧夏,挺進河西走廊,和平解放新疆,屯墾戍邊固防,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一路勢如破竹、一路凱歌高奏。

建國初期,為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勛的原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西北軍區)與第一野戰軍整編為西北軍區,1955年5月改稱蘭州軍區。在此后一個甲子的歲月裡,原蘭州軍區部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正確領導下,以高舉旗幟、鐵心跟黨的絕對忠誠,以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備戰擔當,以為民造福、為民興利的宗旨情懷,扎根大西北、保衛大西北、建設大西北、奉獻大西北,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促進西北地區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軍魂永固:

絕對忠誠托起衛國戍邊的精神高地

數九寒天,西北邊關,冰封雪裹。

阿拉馬力邊防連官兵踏雪巡邏,一曲《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唱出了邊防戰士的忠誠:“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

這首誕生於阿拉馬力邊防連的歌曲,是軍區部隊鐵心跟黨的真實寫照。在60年建設發展史上,原蘭州軍區部隊堅決貫徹思想建黨、政治建軍要求,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激勵官兵矢志不渝鐵心跟黨、赤誠不改戍邊守防。

1950年8月,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成立由139名官兵組成的“進藏先遣連”,在總指揮李狄三率領下,奉命進軍西藏、解放藏北。在歷時1年零3天的悲壯歷程中,官兵們克服重重困難,第一次將五星紅旗插上藏北高原。包括李狄三在內的63人壯烈犧牲,連隊被授予“進藏英雄先遣連”榮譽稱號,137名官兵人人記大功,這在我軍歷史上絕無僅有。

65年后,一台以李狄三為原型的話劇《黨代表》上演,以李狄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堅定信念和頑強斗志,引起官兵強烈共鳴。“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忠誠因子深深地融入廣大官兵血脈中,成為團結戰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奉獻有根,忠誠有魂。原蘭州軍區守防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邊境線約佔祖國陸地邊境線的三分之一,部隊駐地環境復雜、條件艱苦、任務繁重,軍區部隊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鑄牢理想信念、強化精神支柱,一代代官兵絕對忠誠無怨無悔奉獻,托起衛國戍邊的精神高地。

天文點邊防連駐守在海拔5170米的喀喇昆侖山腹地。這裡長年冰封雪裹、空氣稀薄、荒無人煙,氧氣含量不足平原一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為“生命禁區中的禁區”。連隊官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履行著“不讓主權受損一分,不讓領土丟失一寸”的錚錚誓言,先后有8名官兵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風雪邊關。

2015年8月,習主席簽署命令,授予天文點邊防連“團結戰斗模范連”榮譽稱號,號召全軍和武警部隊向該連學習。這是黨的領袖、三軍統帥對西北邊防將士的深厚褒獎,也是對西北邊防將士的殷切重托。

漫漫西北邊關,有不少像天文點邊防連一樣的英雄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喀喇昆侖鋼鐵哨卡”榮譽稱號的神仙灣邊防連,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模范連”榮譽稱號的紅其拉甫邊防連,全軍海拔最高的河尾灘邊防連,全軍封山期最長的紅山嘴邊防連……

條件越艱苦,信仰越純淨。每個連隊都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每個連隊都有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每個連隊都有一批永垂史冊的英烈,每個連隊都有一種令人感佩的忠魂。軍區部隊一代代邊防官兵懷著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膽忠心,在祖國西部邊疆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鋼鐵屏障。

鐵血守防:

千錘百煉鍛造強邊固防的勝戰之師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軍區部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沐著槍林彈雨、裹著炮火硝煙。

在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所向無敵﹔在和平建設征程上,鐵肩擔責,一往無前。翻開蘭州軍區史冊,記憶再次回到那一幕幕壯懷激烈的歷史瞬間——

平匪息亂,人民衛士勇當先。上世紀50年代,在平息甘青藏區武裝叛亂期間,軍區前身西北軍區在甘南、青南、玉樹、果洛建立平叛指揮部,指揮大小戰斗3600多次,徹底粉碎了敵對勢力陰謀,維護了祖國統一,增強了民族團結,夯實了民族地區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基礎。

保家衛國,前赴后繼掃胡虜。50年代初,軍區前身部隊開赴抗美援朝前線,參加抗美援朝,取得重大戰果。60年代初的邊境自衛反擊作戰,軍區某部千裡轉戰驅逐入侵之敵。80年代,祖國西南邊陲受到侵犯,軍區指揮部隊參加作戰、輪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確保了邊境安全。

歷史不會忘記,從一次次貼近實戰的“西部”系列演習到跨區實兵演習,從一次次維護主權的邊防斗爭到維護穩定的應急處突,從上合組織聯合軍演到與鄰國軍隊反恐聯演,從參加國際維和到勝利日大閱兵,軍區部隊都以忠誠、血性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區部隊認真貫徹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的指示要求,狠抓練兵備戰,千錘百煉鍛造強邊固防的勝戰之師。

勝戰之路,思想領先。2013年初,軍區率先開展“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大討論,“頭腦風暴”激蕩西北軍營,形成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良好局面,相關經驗做法在全軍推廣。

生命有禁區,打贏無盲區。從2013年起,軍區按照“整建制參訓、高海拔駐扎、全要素訓練、實案化演習、全能力檢驗、大數據採集”的要求,組織作戰部隊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進行使命課題訓練,部隊整體實戰能力有了新的躍升。

建強主力軍,打造“領頭雁”。軍區大抓首長機關訓練,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能力不斷提升﹔大抓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新型作戰力量、新裝備部隊這“三種類型”部隊建設,引領部隊在轉型發展中實現能力躍升。

數九寒天,練兵正酣。從關中腹地到西陲邊關,從賀蘭山麓到雪域高原,從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一支支雄師勁旅在嚴寒條件下練兵備戰、礪技強能。隨著實戰化訓練機制的不斷完善,西北軍營的實戰化訓練如浩浩長風,奔涌向前。

愛民為民:

赤誠大愛熔鑄富民安邊的歷史豐碑

西北地區是多民族聚居區,自然災害多、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60年來,軍區部隊始終把服務人民作為維護西北穩定、實現長治久安、推動跨越發展的政治任務和永恆課題,積極做好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和民族團結,以實際行動為西北地區人民造福、為西北地區發展興利。

上世紀60年代,軍區部隊參與修筑了隴海鐵路寶蘭段和被稱為“天路”的青藏公路,建設了烏魯木齊和平渠、青海長勝渠、甘肅山丹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架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架空明線最長的國防通信線路。

80年代,軍區部隊支援北疆鐵路、塔裡木油田、“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90年代,參加“西蘭烏”“蘭西拉”“西渝成”等7條光纜通信干線建設,創造了我國郵電通信建設史上的奇跡。

黨中央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后,軍區部隊積極投身地方建設事業,以赤誠大愛熔鑄富民安邊的歷史豐碑。

——積極參加交通、水利、通信等建設,參加支援了“蘭成渝”輸油管道、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50余個省以上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採取集中會戰、定點承包和義務植樹等辦法,累計植樹13.8億株、造林66萬畝,為“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作出積極貢獻。

——建立2200多個扶貧聯系點,幫助10萬多名群眾走上了致富路﹔援建學校516所、資助貧困學生3.3萬名﹔與500多個縣、鄉、村醫院(衛生所)定點挂鉤,留下一支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積極開展“平安創建”“三學一交”、軍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園等活動,向少數民族地區輸送兩萬多名優秀轉業退伍軍人,確保駐守一方、團結一方、穩定一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區部隊發揮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作用,大力支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廣泛開展“十八大精神進農戶,軍民攜手建小康”活動,促進邊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構建西北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推動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新的貢獻。

風吹鼙鼓緊,氣卷萬山重﹔深情再回眸,闊步新征程。當改革強軍的春風拂過西北山川,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西北軍人,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意氣風發投身改革強軍偉業,必將在新的舞台上書寫更加壯美的時代篇章,向黨和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答卷。(孫利波)

■大事記

●1955年5月1日,蘭州軍區成立。

●上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帶領十萬官兵奔赴邊疆,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962年10月,組織部隊參加自衛反擊作戰,打出了國威軍威,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稱贊。

●1985年6月,原烏魯木齊軍區並入蘭州軍區。

●1985年8月,組織所屬部隊赴南方邊境輪戰,取得輝煌戰果,受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通令嘉獎。

●1995年9月,組織“西部—95”合成集團軍邊境地區機動反擊作戰實兵實彈戰役演習。

●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后,緊急調集部隊趕赴災區,激戰嘉陵江、搶通109隧道、鏖戰隴南,出色完成抗震救災任務。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7.1級強烈地震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緊急調集官兵趕赴災區,迅速有力開展搶險救災行動。

●2010年8月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后,受領任務部隊官兵視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奮力排除各種危難險情,全力搶救群眾生命財產。

●2013年,以3年為一個周期,組織全區作戰部隊和部分保障力量輪流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駐訓,進行為期4個月的使命課題訓練。

■傳統精神

60年風雨征程,原蘭州軍區部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精神。

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喀喇昆侖精神:忠於祖國,熱愛邊防﹔勵精圖治,艱苦奮斗﹔扎根高原,建功邊疆﹔頑強拼搏,無私奉獻。

老高原精神:熱愛高原、扎根高原、建功高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

賀蘭山精神:志在國防、艱苦創業,牢記職能、自覺奉獻,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軍民團結、共謀發展。

(孫利波、黃寶峰整理)

■群英譜

他們的名字,載入人民軍隊的光榮史冊﹔他們的事跡,感召著廣大官兵勵志前行

李潤虎

68202部隊軍械修理所所長,上世紀90年代初,被宣揚為新時期全國、全軍的“活雷鋒”典型,“秦川牛”成了他的形象名片,獲得“全國學雷鋒標兵”稱號。

黎秀芳

我國護理事業的主要奠基者、全軍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蘭州總醫院專家組成員,2009年5月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愛黨為民模范護理專家”榮譽稱號。

胡筱龍

新疆軍區某團團長,因勞累過度倒在了訓練場,用生命詮釋了一位領導干部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2007年6月,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使命的模范團長”榮譽稱號。

“喀喇昆侖鋼鐵哨卡”

神仙灣邊防連是“熱愛邊防、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喀喇昆侖精神的發源地。1982年9月8日,中央軍委授予該連“喀喇昆侖鋼鐵哨卡”榮譽稱號。

(責編:覃博雅、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