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三沙市建成第一所學校 7名學生參觀西沙軍營

2016年03月31日14:29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永興小學參觀兩館紀念照。夏錦 攝

春暖花開時節,三沙市永興學校組織學生們走進西沙水警區軍營,參觀西沙海洋博物館和西沙軍史館。

站在博物館門前,學校校長林春光向孩子們介紹:“這是祖國最南端的海洋博物館,館內有許多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藏品,它們的背后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聽校長這麼一說,孩子們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十分急切地想一探究竟。林校長告訴我們,永興學校是三沙市剛剛建成的第一所學校,7名學生都是駐島軍民的子弟,最小的還在讀幼兒園,最大的才讀三年級。林校長一邊組織小朋友參觀,一邊向我們補充說道:“他們可是土生土長的‘三沙娃’!”

在海洋廳裡,一件件美麗的海洋生物展品讓孩子們興奮得又蹦又跳。“這個貝殼好大呀,裡面住著美人魚嗎?”孩子們天真地問戰士解說員潘永娟,當場把她給逗樂了。

“這個大貝殼就是硨磲,是目前西沙發現的最大硨磲,直徑有90厘米。據考証,這個硨磲貝至少在海底埋藏了一千年……”聽著潘永娟的介紹,孩子們一個個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唐冠螺、鳳尾螺、萬寶螺、鸚鵡螺……孩子們看得格外關注。“快看,那個海龜好大!”在海龜龍蝦廳,小學老師符貽梁興奮地喊了起來。孩子們一下子圍了過去。“這個海龜身長接近1.5米、龜齡約270歲,它的背后還有一段奇妙的故事。”潘永娟娓娓道來。

在海軍部隊進駐永興島之初,一名戰士在海邊巡邏時發現了這隻受傷的海龜,就把它留在島上飼養。待海龜康復后,官兵們又把它放歸大海。奇怪的是,這隻海龜數次放歸又數次返回。兩年后的一個早上,台風剛過,官兵們在海邊發現了這隻海龜的尸體,為了紀念這隻頗有靈性的海龜,官兵們把它制作成了標本。

鹿角珊瑚、薔薇珊瑚、牡丹珊瑚、還有紅艷如火的紅珊瑚、細膩質密的藍珊瑚、名貴稀有的黑珊瑚……“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帶隊的符貽梁老師感慨萬千:“我是海南本地人,早就知道西沙海洋資源富饒,但親眼觀賞到這麼多珍貴的海洋標本還是首次。”

走出海洋博物館,孩子們又來到西沙軍史館。在一幅“海中格斗”的照片前,孩子們驚奇地問:“海軍叔叔為什麼都這麼黑呀?”看著小家伙們臉上稚氣的表情,潘永娟耐心地解釋:“這叫‘西沙黑’,海軍叔叔為了磨煉鋼鐵般的意志,他們在滾燙的沙灘上苦練硬功,身上的皮晒脫了一層又一層,自然就這麼黑了。”

精彩紛呈的參觀不知不覺就結束了。傍晚時分,當孩子們戀戀不舍地離開軍營時,廣播裡正播放著一首歡快優美的《當兵去西沙》:“海濤聲聲,大海美如畫,年輕小伙子,當兵去西沙,頭頂太陽大,汗滴腳下沙,綠色的小島就是我的家……”孩子們和著音樂節拍輕聲哼了起來。突然,小朋友符江浩扯著身上的海娃服,煞有介事地說:“長大了,我也要當海軍!”那稚氣可愛的模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臨走時,林春光校長不無詩意地對我們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夢想的種子一經種下,就像南海的潮涌,將不斷激蕩著孩子們的心靈﹔愛國愛島愛海洋,必將深深鐫刻成‘三沙娃’的特殊情感和終生記憶。”(薛成清 夏錦 王景德)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