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中國海軍成立67周年紀念日前夕,本報記者來到海軍駐西沙某水警區——

探秘西沙“天涯哨兵”(國防視線·來自邊海防一線的報告)

本報記者 毛 磊 倪光輝
2016年04月24日02: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西沙某水警區石島官兵在西沙“老龍頭”上巡邏。
  夏 錦攝

  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日。今年海軍成立67周年的宣傳主題是“傳承人民海軍精神”。人民海軍在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海軍的不同歷史時期,還創造了“西沙精神”“南沙精神”“海上先鋒精神”等10多種精神。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西北部,距海南島東南方180多海裡。海軍駐西沙某水警區被譽為“天涯哨兵”,他們在永興、石島、東島、琛航、珊瑚、金銀、中建7個島嶼駐防。

  守天、守地、守海島的“天涯哨兵”到底是什麼樣子?在海軍成立67周年紀念日前夕,本報記者來到海軍駐西沙某水警區,近距離感受新一代天涯哨兵“胸懷祖國、愛島如家、樂於奉獻、團結奮進”的西沙精神,感受當代海軍官兵精武強能、忠誠報國的血性和擔當。

  ——編 者 

  

  西沙的顏色

  “在那雲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清晨,迎著海上初升的太陽,神往已久的西沙就在眼前了。《西沙,我可愛的家鄉》這首熟悉的旋律又悠揚地在心中回響起來。

  雖然經過海上近14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依然早早走出海軍運輸補給艦艙門,來到甲板上翹首以望。

  “看,那就是永興島!”一陣歡呼聲,大家立馬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湛藍的天空下,永興島像一顆白綠相間的翡翠鑲嵌在大海中,岸邊清澈的海水下,珊瑚礁若隱若現,海水由近及遠依次呈現出碧綠、淺藍、深藍的顏色……

  大家紛紛感慨:“這裡的海水比所有照片中的更透徹更漂亮。西沙太美了,祖國太美了!”西沙某水警區副政委李玉林向記者解釋,由於海底高低不平,西沙海面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色,但都十分清澈,能見度可以達到三四十米。

  岸上高大的椰子樹成為綠色屏障,一些樓房建筑顯露其中。還未下艦,碼頭上矗立的標語牆首先映入眼帘:“愛國愛島,樂守天涯”8個大字金光閃閃。同行的南海艦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譚江山說,這就是西沙精神的高度凝煉。

  “現在守西沙條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琛航島守備部隊部隊長田艷博對這些年海島的變化如數家珍:告別罐頭干菜、吃上六菜一湯,咸澀的苦水被換成淨化水,民航包機、“三沙一號”讓交通補給越來越便利,4G網絡讓孤島與世界同頻共振……

  標配的膚色

  迎著清晨噴薄而出的紅日,一隊隊手握鋼槍的官兵憑海臨風,沿著礁石正在巡邏。

  碧藍的大海,廣闊的天空,守島士兵黝黑的皮膚和他們微笑時露出的潔白牙齒……提到駐西沙部隊,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景象。

  直到踏上西沙,記者才確信:在這裡,黝黑的皮膚是所有守島官兵的“標配”。

  海島上,常年“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缺水、缺土”,烈日似火、狂風如刀,沙子能焐熟雞蛋,空氣一捏一把水、捏干一把鹽。戰高溫、斗風浪、抓訓練,官兵臉龐黝黑發亮,皮膚被晒脫了皮﹔迷彩服濕了干、干了濕,結了厚厚的鹽漬。

  這種艱苦,沒上過島的人難以體會。登島不到兩小時,皮膚已經晒得生疼。然而,這裡還有一群年輕的女兵,在海島環境中錘打自身、昂揚成長,她們的臉上寫著動人的“西沙黑”。

  掩映在椰林中的“女兵樓”裡,記者見到了她們。從女兵班戰士成長為通信連副連長的楊韶華告訴記者,還有半個多月,女兵參與西沙守島就整整15年了。2001年5月14日,西沙迎來了首批海軍女兵,女兵班也同時組建。西沙女兵擔負的主要是通信保障值班任務。她們將崗位當哨位,在悶熱、狹窄、噪音大的機房裡,以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堅守著戰位。

  在西沙,無論是男兵還是女兵,都首先是守衛西沙的戰士。2015年分配到西沙女兵班的路冰潔原來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她擔任女兵班領頭人后,給西沙女兵注入了一股硬朗的作風。為了提升打贏本領,在訓練場上,西沙女兵們不怕苦累,泥裡來水裡去,和男兵一樣摸爬滾打﹔炎炎烈日下,她們不畏高溫暴晒,嚴格按照標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隊列動作﹔武裝越野、對抗演練,她們敢於沖鋒在前,以巾幗不讓須眉的姿態,刷新一個又一個紀錄。

  特殊的陣地

  踏上西沙石島老龍頭,四個紅色大字——“祖國萬歲”闖入眼帘。這幾個字非同一般,雕刻在臨海懸崖峭壁之上,蒼遒有力。這是一位守島官兵的杰作,用了半年時間,一刀刀刻出來的。一代代守島官兵自覺地給這些字刷漆描紅。

  “每次描紅,軍人的使命感都會油然而生。這裡,是我的陣地。”24歲的士官張堯和戰友們,正手持鋼槍守衛在石島的主權碑前。張堯17歲入伍便在島上。他告訴記者,你們剛從永興島過來的路幾年前是條小土路,現在已是長近1公裡、寬約5米的海堤公路。

  一般而言,海軍部隊往往討厭壞天氣,它會增加出行和訓練的難度。在這裡採訪,記者卻見識了一支特殊的建制班,越下暴雨他們越興奮。這就是全軍唯一的雨水班。

  西沙雨水班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軍隊中人數最少的特種兵之一。為解決吃水難題,1999年,上級為西沙建成了雨水收集淨化庫,經過過濾淨化的雨水可以直接飲用。3名官兵擔負起為西沙官兵及居民收水、淨水、供水的重任,而西沙雨水班也就此進入了戰斗序列,成為全軍唯一的特殊編制。

  與海軍不同,雨水班的陣地並不在海洋,而是在西沙永興島的機場。班長張耀輝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收集雨水,永興島機場的跑道和停機坪,都設計成了千分之五的斜度,在跑道和停機坪的另一側,鋪設了一米多深的渠道。雨水流入后,進入積水坑,再通過水泵壓到兩個大水罐中,然后經過清水池的沉澱,最后在水處理中心進行淨化。收集來的雨水經過電容、沉澱、反應、過濾、消毒等一系列處理,不添加任何藥品就已經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准,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城市的水質。目前西沙雨水班每年提供淡水8.6萬噸,結束了西沙喝苦水的歷史。

  與雨水班一樣,綠化班、雷鋒班、尖刀班、女兵班……西沙部隊諸多的“特色班”堅守在各自戰位上,任勞任怨建設小島,樂於助人服務軍民,撐起守島戍邊的重任。

  戰斗的氛圍

  踏上琛航島,讓記者始料未及的是,我們還沒顧上欣賞美景,就被島上的戰備氛圍所感染。隻見岸邊官兵個個身著迷彩服,隨身攜帶著輕武器。

  “近幾天有情況嗎?”面對記者的疑問,西沙某水警區司令員劉堂說,這裡沒有平時戰時之分,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我們時刻都在准備打仗,確保一有情況拉得出、守得住、打得贏。

  在島上,隨處可見迷彩色的碉堡暗道。在永興島街道邊的展示欄,記者看到,“紀念西沙自衛反擊戰勝利”主題照片,重現的是綠軍裝、紅領章,斗志昂揚的臉龐,還有浪花四濺的反潛演練。

  “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人在島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丟掉幻想、准備打仗”……防波堤、白沙灘、礁石上,一個個鮮紅大字構成一道獨特的美。漫步島上各個營區,仿佛步入一個個臨戰動員的大舞台,處處都能感受到戰斗氛圍。

  “美麗的天海間總有刀光劍影,心靈的熒屏上時刻閃爍著敵情……”這句歌詞,摘自水警區官兵創作的歌曲《站在最前沿》。站在守衛海疆、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最前沿,正是官兵戍守西沙的真實寫照。

  永遠的儀式

  大海嗚吟,椰林肅穆。祖國最南端的烈士陵園——西沙琛航島烈士陵園,祭奠著42年前在西沙海戰中犧牲的18位英烈。記者到來時,陵園正在擴建中。向這些海戰英雄們三鞠躬,並默哀致敬,簡朴的紀念儀式讓記者血性迸發。

  西沙海戰烈士陵園,是西沙所有官兵心中的聖地。42年來,水警區始終把烈士陵園作為傳承西沙海戰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無論是新兵上島,還是清明、國慶等重大節日,都要隆重舉行祭奠和瞻仰烈士陵園活動。

  當年,抗戰勝利西沙被收復后,中國軍人曾立碑永興島,刻字“南海屏藩”。“愛國愛島,樂守天涯……”憑海臨風,手握鋼槍,面朝主權碑,錚錚誓言響徹海天。

  這些在外人看來最普通的宣誓儀式,置身西沙,卻彰顯出至高無上的庄嚴、神聖。主權碑前的誓言,已然定格為一道獨特風景。

  水警區政委柯和海說:“祭掃海戰場、祭拜烈士、為主權宣誓,這種戰斗儀式特有的情感滲透力,能錘煉官兵不怕苦的意志,提升不怕虧的境界,弘揚不怕死的氣概,在官兵心靈中積澱成代代相傳的戰斗基因。”

  在西沙,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抗風桐,高大挺拔、生命頑強,植根貧瘠島礁,能擋烈日狂風,蔭蔽海島生靈,它們與守島官兵一樣,都是西沙的“衛士”。每名守島官兵都有自己的抗風桐。培土、扶苗,再澆上滿滿一桶“定根水”……在這裡,記者也種下了一棵抗風桐。讓它陪護著官兵,一起守衛西沙!

  戍邊的血性

  在西沙,出航即是出征,訓練即是打仗,上島即是上前線。這裡風大浪高:外國敵特滲透、外籍船隻越界、我漁民捕魚受干擾、我海上鑽井平台作業受阻撓……

  “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立。戰風斗浪靠什麼?一靠血性、二靠本領。”水警區司令員劉堂表示,在西沙,“愛國愛島”從來不是耍嘴皮子喊口號,而是守邊戍防的實際行動。

  42年前,為捍衛西沙領土主權,18名年輕的水兵獻出了生命。近年來,面對復雜的海上維權態勢,官兵在執行護漁護航等任務時,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戰斗精神。

  訓練場上虎虎生威,守島戰士血性十足。綜合訓練場上,400米障礙比武你追我趕、鐵絲網下沙石飛濺、班排戰術密切協同……

  瀘州艦是水警區列裝的某新型艦艇。當年的海戰中,瀘州艇“以小打大”,重創敵火力最強的驅逐艦,榮立集體一等功。如今,從小艇走上信息化戰艦,官兵們自培訓、接裝、試驗、全訓到赴西沙巡邏,以最短時間形成戰斗力,並圓滿完成某安保任務。

  劉堂告訴記者,西沙官兵既沒有在“功勞簿”上躺著,也沒有一味在艱苦的環境裡熬著,而是著眼使命任務始終奮進著。

  當前,守備隊訓練已向特戰模式轉變,“一兵多用”催生出復合型戰斗員﹔堅持導彈真打、炮彈實打、子彈常打,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艦艇常態化對重點海區重點巡邏,年處理海空目標上千批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4日 06 版)

(責編:王政淇、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